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227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研究动态>>研究文章
  共有 14340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二十世纪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发表日期:2008年6月3日   出处:——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的异同    作者:沈寂     【编辑录入:teng



    "亚洲底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底开端,标志了在二十世纪初所揭开的全世界历史底一个新阶段。" 因此,西方的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几乎是同时传入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在中国,几乎是政治思想的主流。这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部分。各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随其国情的不同而相异。社会主义在一国发展,也随历史阶段的不同及人的因素的差别而不同。今以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三人为代表。审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理念,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解读与态度,以及对经济问题的处理,排比其异同,并考察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变异。时限在五十年代"大普及"之前,由此探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异的原因所在。
    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早在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时期已成气候。在十月革命之后出现的第三国际,使工人运动别开生面。我国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受俄共与第三国际的影响所笼罩。在进入本文正题之前,有必要对国际背景先作交待。
    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党,1903年在国外秘密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即加入了第二国际。第二国际在恩格斯晚年,已由暴力推翻资本主义,转变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但列宁的俄国党仍在党纲中明载无产阶级专政的条款,并把党成为"有组织的部队",在党内实行 "集中化",以适应秘密革命的需要。这与其当时的国情相符。它在第二国际中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多数参战国的西方国家的社会党领导人,诸如考茨基、普列汉诺夫等人,放弃反战立场,转而支持本国政府。列宁则称之为"机会主义派",或"社会沙文主义派"。他提倡"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祖国在大战中失败,无产阶级乘机夺取政权。俄国二月由人民自发起来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各政党都参加了。三月,临时政府宣布要召开立宪会议,因准备工作未做好而一再推延,列宁则再三催促早日召开。并以及早召开自由选举立宪会议与把土地交给农民以及对外媾和等三项与临时政府不同意见为由,发动十月革命(不流血的政变)取得政权。但在立宪会议的投票中,布尔什维克却成了少数党。其它政党则要求还政给立宪会议。列宁在1917年11月14日(27日)说:"不能忘掉步枪。"开始以枪杆子捍卫既得的政权。于是与第二国际决裂。第二国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分裂。列宁则另建新的国际--第三国际,1919年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新的国际大会,改"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自称共产党,新的国际也叫共产国际。共产国际严厉斥责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自称是第二国际革命传统的真正继承者。1920年在俄共第九次代表大会之后,又于7月至8月召开第二次共产国际大会。这次大会有218人参加,代表了33个国家,不仅有欧洲的,还有亚洲的代表。有些第二国际的成员也要求参加共产国际。有人说"第三国际已取得了'世界革命'的指挥权,……出席大会的人们,都怀着满腔的热望,以为红色先知马克思所预言的人类弥赛亚,不久之后将在大地上实现。" 
    新的共产国际与第二国际不同。第二国际是各国社会民主党的自由结合,联合各国工人对不公正进行反抗的运动,国际没有集中及指挥的权力。第三国际则不同,它由苏维埃政权所掌控,由一国资源的支持,可以集中、指挥所参与的成员国的党。推行弥赛亚的共产主义。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原则,也就成了共产国际的原则。并规定了21条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成员国的党必须完全服从其主张与指挥。实际上,这个共产国际就是俄共(布)的一个外交工具,输出革命,以此推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企图赤化全球,迄斯大林时期,则由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胜利,进而为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第三国际成立后,意大利、德国、英国、西班牙及瑞士等国的社会党都退出了第二国际。1920年2月第二国际在斯特拉斯堡开代表大会,投票赞成抛弃第二国际。革命派主张立即加入第三国际。在12月的图尔会议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分裂成定局。共产国际以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为本;德国、瑞典和英国等国家的社会党则采取"福利国家"为模式。
    1923年第二国际重建,从此社会民主党"代表民主的社会主义"而不谈共产主义。1925年虽重申为工人阶级团结而斗争,但拒绝与共产党合作。1928年宣称社会主义必须通过消灭阶级统治才能单独保障安全。同在这一年,第三国际第六次大会上提出了"第三时期" 的理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发生帝国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帝国主义战争,和帝国主义反对苏联的战争,殖民地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战争必引发革命,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总崩溃。于是共产国际的领袖们攻击社会民主党,诬称他们是"社会法西斯主义"。1931年3月共产国际第11次全会上,斯大林说"社会民主党与法西斯是孪生子。"
    社会党的第二国际1931年在代表大会上通过"德国和中欧形势与工人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的决议。1933年抗议希特勒的野蛮行动,呼吁国际工人联合起来。 共产国际在"六大"所预言的"第三时期"不仅没到来,也没有引发革命高潮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总崩溃。苏联自身却受到法西斯的严重威胁,共产国际才于1934年召开的第七次大会上,放弃"第三时期"的口号,并要求与第二国际成立反法西联合阵线。由于纳粹主义的胜利,第二国际发生分裂,并在1940年崩溃,嗣后则停止活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在1943年与欧美联盟对付德、日、意法西斯。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的共产国际宣布解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冷战开始。斯大林又成立欧洲九国共产党情报局(苏、波、南、保、罗、匈、捷,以及意大利和法国的共产党)以抵制美国的马歇尔计划。1949年美国组织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于1955年建立华沙条约组织,这都是国家的联盟,针锋相对。
社会党国际1951年6月20日在法兰克福召开代表大会,依旧是自由结合,正式重建社会党国际,出席者有34个党,共计9800万党员,本届代表大会主要通过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目的与任务"的原则声明。这个文件是经过全体成员党的研究并互相讨论后通过的。它综合了所有社会党的根本原则,不管它们各自的意识形态是什么,抑或是马克思主义,或是受人道主义、宗教影响的一切其它体系。这在工人国际的历史上是第一次。1957年苏共已在致力非斯大林化,社会党国际仍然宣称与共产主义无共同之处。1964年社会党国际在布鲁塞尔庆祝国际成立100周年的特别大会,重申自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以来的目标是:"使劳动群众的生存条件,富有人道主义,并全面改善人民的生活方式"。1980年马德里代表大会,回顾并检查了六大问题:武器控制与裁军、南北关系、原则与目标、社会主义与人权、社会主义与经济民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与平等。并从这天起,社会党国际转向第三世界。(下略)
有人说,整个二十世纪,世界历史是向左倾的,知识精英都向左倾斜,诸如中国的鲁迅、英国的萧伯纳、法国的罗曼·罗兰都是。这都与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共产国际弥赛亚宣传有关。中国的革命者,就是在上述国际背景下创导社会主义的。早期受第二国际的影响,继则接受苏维埃的领导。

    下面分别介绍三人情况:
    一、孙中山
    1.大同理想
孙中山把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比附为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1905年,他就到布尔塞尔访向第二国际常设执行部,解释他所主张的纲领(他称之为"目标")时说:
    "我们黄种的同志希望……防止往往一个阶级剥夺另一个阶级,如像欧洲国家都曾发生过的那样……。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他们要在将来建立一个没有任过渡的新社会,……换句话说,由于它们,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是中国最早与西欧社会党直接接触,并希图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家。自己命名为"民生主义"。
    十月革命后,他说:
    "夫苏维埃主义者,即孔子之所谓大同也。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者有所养,壮者有所用,幼者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1912年列宁说孙中山民主主义政纲与俄国、土耳其、波斯等国的革命一样,都"涂上了完全同样的民粹主义色彩"。说他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者",以为经济落后而易于"社会革命",在理论上是反动的,根据这"预防资本主义的反动理论,实行纯粹资本主义的,最大限度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在实践上又是进步的。
    列宁也没有继续完成二月革命的民主任务,同样在"落后而比较易于进行'社会革命'"的俄国实行了社会主义。所以1920年第二次共产国际大会上,列宁在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著名演说中,即明白具体地指出:"对于目前正在争取解放、而战后已经有了进步运动的落后民族,国民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不可避免的说法究竟对不对?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果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对它(指经济落后的国家)进行系统的宣传,而各国苏维埃政府以它所拥有的一切手段去帮助他们,那末,说落后民族无法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就不对了"。 就是说拔苗是可以助长的。于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涂上民粹主义色彩,成了苏俄所推行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
    孙中山在同盟会时所规定的革命建国事业的程序,分军法、约法、宪法三个时期。在接受苏联援助,同时接受苏俄政制后,1924年实行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即把"约法"时期改为"训政"时期,仿列宁"一党专政"。因此解释"训政"为"保育",人民是幼主,革命党是保姆,在此"保育"期间,幼主的权力,都由革命党代行。"保育"期仍为六年,进入宪法期,则还政于民。
    孙中山说"师马克思之意则可",是国共合作的前提,认同人类社会最终必实现共产主义,亦即世界大同。"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是说苏共提倡的"阶级战争",在中国不适用。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时,提出"民生史观",就是为了改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他说用马克思的"物质是历史的中心"的理论来观察近世物质生产,就是资本家与工人两大阶级的对立关系,资本家以机器剥削工人,便产生阶级战争。要消灭资本制度,必实行"无产专制"。"到了社会革命完全成功,这两个互相战争的阶级才可以一齐消灭。" 他说这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只注意社会的生产,而忽视了社会的消费。他说生产的中心,其实就是在消费"而消费就是民生问题"。
    同时,孙中山还认为,当前的中国社会,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只有"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但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今天,"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 他指出,当前的民生主义,"但须研究对于将来的资本家加以如何限制,不必遽学外国,将资本家悉数扫除。"
    孙中山不认同阶级战争为"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却认为是"一种病症。这种病症的原因,是人类不能生存。" 是社会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当靠经济力量来解决。"经济力是一种天然力量,就是中国所说的'王道'。到了经济力量有时而穷,不能达到目的时  ,便用政治而压迫。这种政治力量就是中国所说的'霸道'。" 时值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说"农工专制"的激烈办法在俄国已经"试验"过了,所能解决的只是民族、民权等政治问题,近来"改变一种新经济政策,……由此便知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
    孙中山在国共合作前,并没有提及"阶级战争"和"无产专制",而对马克思的学说推崇备至,这里提出要纠正的,显然是指共产国际所推行的政策。
    孙中山提出"以俄为师"对苏联的崇仰是真诚的,临终前的遗书,还托孤于苏联,说"我遗下的是国民党……继续与你们提携"。
    3、《实业计划》
    1917-1919年之间,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就是"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
《    实业计划》的主要内容:1、建筑六个铁路系统,计长十万英里;2、修浚现有运河两条,新开运河两条;3、同时对长江、黄河、淮河、西江等水道进行治理;4、在中国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港口;同时开发钢铁工业和农业,使交通要隘城市现代化,移民边疆地区,以营垦植……。是一个工、农、交通等各业的综合计划,使沿海港口和内地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原料产地与工业城市、边疆和国家政治经济重心均联成一个整体。
    经济建设的方针是:以交通为开路先锋,以农矿业为实业之母,以"关键及根本"工业优先发展。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一反清廷的闭关自守。他说"孤人之处于荒岛"易产生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尚不知国际互助之益,故不能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所以主张把国门打开的"门户开放"。提倡向西方学习,"取法乎上,赶超世界先进"。正如他在《国民月刊》出刊词所说:"外瞻世界之大势,内察本国之利弊,以日新又新之精神,图民生之幸福"。

    二、陈独秀
    1、改信苏维埃政制
    陈独秀在东京留学时就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见诸文字的是1915年的《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他说"近世文明的发生,使欧洲旧社会之制度破坏无余,所存者私有财产制耳"。私有财产制"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解决之道是"继政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者,社会主义也"。
    中国的"社会革命",他认为"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无视中国权益,激发五四爱国运动,苏俄乘机于此时发表《对华宣言》,宣布放弃前俄在华攫取之各项帝国主义权益,号召中国人民与之携手进行推翻帝国主义之世界革命,以期革命输出打破列强合围。 陈独秀说"进步主义的列宁政府,宣言要帮助中国", 并轻信"十八世界以来旧的政治已经破产,中国政治界所演的丑剧,就是破产时代应有的现象" "十八世界以来的旧政治"即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陈独秀转变后,对苏维埃的崇尚,在《苏俄六周》中可见一斑。陈撰此文,是为"解世人之疑"的。其中第三疑,"说俄国仍是专制政治"。他解释说:"其实苏俄在国家的组织上,或为省或为自治区域为联邦,一任民族之自由;在政治组织上,各级苏维埃皆得随时撤其所举上级苏维埃代表,全俄苏维埃得随时撤回其所举人民委员会之委员。现在世界上这样自由民主的更有何国?"第四疑"有侵略全世界的野心"。他说经济侵略,军事侵略都不可能,"若说是理想的侵略吗?这应该是我们毫不恐惧的了。"他说"俄国目前只是物质不足,不能向共产主义猛进,至于一般政治上的建设,不但比中国、比欧美哪国都好;经济恐慌是没有的,政治的阴谋与暗斗是没有的,国家财政是有严格的预标的,……拥戴个人争权夺地盘,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市上虽有警察,我们不容易看见,因为他们从来不肯站在街心指挥市民,然而争斗失窃的事竟不大有"。 晚年提及当年转变的情景:"十月革命是全俄绝大多数人民集合在共产党'解放劳动者'、'解放农民'、'解放小民族'三大旗帜之下成功的;革命胜利后,三样都一一实现了,并非是俄国共产党的空头支票,并且对国外把帝俄时代对被压迫的不平等条约自动的宣告废除了。把它在被压迫国家的特殊权利如租界、领事裁判权等一一宣告放弃了。所以当时全世界劳动人民,全世界的被压迫民族,都看着莫斯科是全世界被压迫者的灯塔,是全世界革命运动的总参谋部"。 如果说,他听信民主政治已破产,列宁政府的进步,尚属于莫斯科革命与外交东进双翼的宣传成效。那么1923年所撰《苏俄六周》已是在他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一年之后。说明他在苏联所看到的都是"形像"社会;未能接触实际情况。以上论述都是建筑在虚假现象之上的。
    陈独秀信仰工农苏维埃,诚如他所说:"一不是跟着外国底新思潮凑热闹,二不是高谈什么社会主义,不过希望有一种运动,好唤起我们对于人类底同情心和对于同胞底感情,大家好来援助贫苦的劳动者,使他们不至于受我们所不能受的苦"。 也是十分真诚的,1927年以后,已与苏共产生意见不合,并被开除出共产党,也没有动摇。1932年在国民党政府的法庭上,仍为苏维埃政府的先进性进行辩护。但历史是无情的,1933年开始,陈独秀"对苏俄二十年来的经验""沉思熟虑六七年",终于认清苏联不是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将"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
    2、开明专制
    陈独秀的理解是:"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不许有产者级得到政权的意思," "从前有产阶级和封建制度争斗时,是掌了政权才打倒了封建,才完成了争斗之目的;现在无产阶级争斗也必然要掌握政权利用政权来达到他们争斗之完全目的"。 如何利用政权来完成其任务呢?他说,"怎样使我们由强制而习惯的作工,使人人真能各尽所能,乃是怎样通力合作,怎样使生产事业集中为社会化,怎样使生产力大增,生产品充裕,使人人真能各取所需。想努力实行这些理想,都非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不可,……"
    还是一种扩大民主的途经。他说"经济制度革命以后,凡劳动的人都得着自由,有什么不合乎'德谟克拉西'?那班得不着自由底财产家,为什么不去劳动?到了没有不劳动的财产家,社会上都是无产的劳动者,还有什么专政不专政?" 陈独秀1933年在南京监狱所撰的《上诉状》中有这样的话:"吾辈无欺之共产党,固尝提出由无产阶级、贫农专政之苏维埃政制之主张,以诉诸人民公意,此一政制特为对待剥削阶级少数人,以专政以实现被剥削者大多数人民行使统治权之真正民主国家也。"
    上述理解与解读,可用英国工党领袖之一拉斯基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出版100周年时所说:
    "没有一个名词像'无产阶级专政'那样受过那么多的曲解。……无论对马克思或恩格斯来说,这个名词不是'民主'的对称词;对他们来说,它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对称词。他们认为,任何国家,只要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那么一定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哪怕表面上是用民主的政治制度来隐蔽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指一种社会组织,在那里,政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里,并且被竭尽全力用来防止以前当权的那个阶级把它夺回去。他们认为,工人阶级的代表们利用政权来改变生产关系,并压制阻碍这种改变的任何企图。但是既然恩格斯把巴黎公社和无产阶级专政等同起来,那么显然他们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在多数人的支持上的,它是采用普选这种技术的,而且它承认人民有权经常进行选举,有权罢免他们的代表,这就意味着广大人民群众是充分参加专政的工作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无产阶级专政,并不等于共产党对社会其余部分的专政,并不等于把政权集中在一个单独的党手里,然后把它的意志用暴力强加在党外全体公民的身上。"
    拉斯基在此是针对列宁与苏联,与陈独秀的解读却基本一致。
    陈独秀在晚年对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反思的结果是:
    "不幸十月以来,轻率的把民主制和资产阶级统治一同推翻,以独裁代替了民主。民主的基本内容被推翻,所谓'无产阶级民主'、'大众民主'只是一些无实际内容的空洞名词,一种抵制资产阶级民主的门面话而已。"
    "斯大林的一切罪恶,乃是无产阶级独裁制之逻辑的发达,试问史大林之一切罪恶,那一样不是苏联十月以来秘密的政治警察大权,党外无党,党内无派,不容许思想、出版、罢工、选举之自由,这一大串反民主的独裁制而发生呢?……。"
    "列宁当时曾经警觉到民主是对于官僚制的抗毒素,而未曾认真采用民主制,……LT直至独裁这把利刀伤害到自己,才想到……,然而太晚了!其余一班无知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更加把独裁制抬到天上,把民主骂得比狗屎不如,这种荒谬的观点,随着十月革命的权威,征服了全世界,第一个采用这种观点的便是墨索黑尼,第二个便是希特勒,首创独裁制本土--苏联,更是变本加厉,无恶不为,从此崇拜独裁的徒子徒孙普遍了全世界,特别是欧洲……第一个是莫斯科,第二个是柏林,第三个是罗马,这三个反动堡垒,把现代变成了新的中世纪。"
    陈独秀在《我的根本意见》中总结:
    "政治上民主主义和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是相成而非相反的东西。……即令各国所谓'无产阶级革命'出现了,而没有民主制做官僚制之消毒素,也只是世界上出现了一些史大林式的官僚政权,……决不能创造什么社会主义,所谓'无产阶级独裁,根本没有这样东西,即党的独裁,结果只能是领袖独裁。任何独裁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离的"。
     3、"社会生活向上"与"不要害怕资本主义"
    陈独秀倡导新文化运动时,认为国家当"为国人共谋安宁幸福之团体"。 同时指出:"今日之社会、植产兴业之社会也;分工合力之社会也,尊重个人生产力,以谋求其安宁幸福之社会也"。
    "人生在世,究为的什么?"陈独秀说:"我敢说道,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这就是"人生真义"。
    1919年他在回应杜威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时说:
    "我们现在所盼望的实行民治,自然也不限于政治一方面。而且我个人的意思,觉得'社会生活向上'是我们的目的,政治、道德、经济的进步,不过是达到这目的的各种工具。政治虽是重要的工具,总不算得是目的。我敢说若要改良政治,别忘了政治是一种工具,别拿工具当目的,才可以改良出来适合我们目的的工具。……因此我们所主张的民治,是照着杜威博士所举的四种原素,把政治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民治主义,当做达到我们目的--社会生活向上--的两大工具。"
    同时强调两大工具"应该置重社会经济方面……社会经济简直是政治的基础"。
    陈独秀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1921年,陈独秀复信蔡和森说:"唯物史观是研究过去历史之经济的说明;主张革命是我们创造将来历史之最努力最有效的方法。""历史上一切制度底变化是随经济制度底变化而变化的"。 他认为以唯物史观进行经济制度的革命,犹如利用自然法则来征服自然一样。这里所说的经济制度的革命就是社会主义。
    陈独秀在接受苏维埃主义后,则以理想化的苏俄共和国与现实的共和国相对照。认为"封建主义时代只最少数人得着幸福,资本主义时代也不过次少数人得着幸福,多数人仍然被压在少数人势力底下,得不着自由与幸福"。把原来信仰的进化思想,套用列宁神化了的规律说,"由封建而共和,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这是社会进化的轨道,中国也难以独异的"。
    陈独秀在宣传理想化的苏维埃共和国时,未免言之偏颇,如他说"世界各共和国底报纸那一家不受资本家支配"。竟忘了自我,他办的《新青年》究由谁支配?过早地把西方劳资间的"阶级战争"观念介绍来中国;过早地宣传资本主义在生产与分配中的负面因素……。都有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事实证明,世界资本主义在发展中还能吸取社会主义的长处而自我调节;而共产主义者却对资本主义的长处一概排斥而固步自封。历史证明苏俄的"社会主义"不是理想的天堂。
    陈独秀经过反思,再次以进化观点审视问题,认为社会历史依一般进化是"循序渐进的"。他同意列宁所说"俄国工人吃了资本主义不发达的苦,不是吃了资本主义发达的苦,在中国更是如此……。目前的问题不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而是'本国资本主义,或外国资本主义的殖民地?'" 最后,他说:"资本主义是中国经济发展必经的过程,要来的东西让它快点来,不要害怕它。老成谋国者,要'负责任,说老实话',不好存在丝毫虚骄之气"。

    三、毛泽东
    1、"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思想与制度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进了历史博物馆的东西了。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已有一部分进了博物馆(在苏联),其余部分也已'日落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保夕,快进博物馆了。唯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
    这里所歌颂的是一国建设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在1948年他说:"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这条革命战线是在列宁,而在列宁死后是在斯大林的英明的指导之下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 1949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时说:
    "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 
1957年他这样说:
    "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
    毛泽东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范式,耒谱写中国革命史,是属原理的演绎,非史事的归纳。他的逻辑推导,还须辅以历史事实的验证。
    毛泽东在1919年尚信奉无政府主义,主张以温和的方法"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 1920年接到蔡和森由法国转来"俄国方式的革命"后,于是放弃了不流血的"忠告运动",改走苏共之路--枪杆子里出政权。把中国革命归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一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亦称西欧社会民主党为"社会帝国主义"。把世界未来预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将来要成为一定时期中的世界统治形式"。
    毛泽东说:"积二十八年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历史不是这样,如上所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是站在英美一边的。1941年希特勒突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掉转枪口,在一天之内侵入苏俄国境,丘吉尔立即呼吁全面支援苏俄。 蒋介石也曾受到斯大林援助。在《雅尔塔秘密协定》中,中国旅大的租借,中东铁路的中俄共管等规定,苏联无故侵占了中国权益。
    毛泽东又说:"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地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 事实亦非如此。解放军渡过长江,国民政府迁去广州,美驻华大使依然留驻,表明美国已决定不支持国民政府,"希望开设新店"者,即是希望与中国建交,使中共政权在冷战中中立;建交后不是"捞一把",而是给予支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中、对两种援助的态度是绝然相反的:(1)有人建议"不要国际(指第三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毛泽东说:"这是错误的想法。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时代,任何国家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没有革命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这是他的自我辩解,但反之亦然,国民政府接受美国的援助,同样是可以理解的。但蒋介石没有提出"一边倒"。(2)另有人说:"我们需要英美政府的援助。"毛则说:"在现时,这是幼稚的想法。现时英美的统治还是帝国主义者,他们会给人民国家以援助吗?我们同这些国家做生意以及假设这些国家在将来愿意在互利的条件之下借钱给我们,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资本家要赚钱,银行家要赚利息,借以解救他们自己的危机,并不是什么对中国人民的援助。" 平等建交,互利借款,这是正常的国际关系,做生意赚钱也是普世通则,苏俄的援助亦非无私的!所谓"借以解救他们自己的危机!"酷似乾隆拒绝马戛尔尼的通商要求,究竟谁是"幼稚的想法"?毛泽东毅然"别了司徒雷登",公然宣称"一边倒"。表明他只愿、也只会走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愿、亦不会走独立的自主道路。是"性相近"的本能反映。
    2.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的阐释是: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对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个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这种"人民"与"反动派",是政治的界定,凭其好恶为标准。不是法律的界定。他说"蒋介石背叛孙中山,拿了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专政作为压迫中国平民的工具。这个反革命专政实行了二十二年,到现在才为我们领导的中国平民所推翻。"他说他现在是学蒋介石的一党独裁来行使人民民主专政,"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考诸历史,蒋介石在反共问题上是背叛了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但在"一党专政"问题上是遵循了孙中山的遗训的。孙中山的"一党专政"体制是从苏俄移植来的,与毛泽东即将实施的,同出一源。照毛泽东的说法,蒋介石当年是把"中国平民"当作专政对象,那么中共是当时中国平民的代表,在此前的二十二年中,只能"规规矩矩",不能"乱说乱动"。但在1927年以后的二十二年中,亦有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还去重庆与国民党政府谈判过,中共办有自己的报帋,始终不辍,不是在"乱说"吗?根据地与军队不是在"乱动"吗?当然,这一切都是由苏联导演的,却是事实。所以他说的"革命专政",不能说是从蒋介石那里学来的。引用朱熹的话"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更离题了。朱熹所说,是为《中庸》里"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的注释。注云:"若以人治人,则所以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初无彼此之则。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人能改,即止不治。盖责之以其所能知能行,非欲其远人以为道也"。
    1940年,毛泽东向蒋氏政权说:"从前有人说过一句话,说是'有饭大家吃',我想这可比喻新民主主义。既然有饭大家吃,就不能由一党一派一阶级来专政。" 但在他执政后,没有人敢再说这样的话了。因为他公开承认"'你们独裁'。可爱的先生,你们说对了"。这是从列宁处继承来的。
    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完全是仿行列宁、斯大林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3.经济与政治--政治掛帅
    在《毛主席语录》里所选编的32类论中,没有一类是经济的。在《矛盾论》中,他说马克思注意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会引发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毛则强调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理论的反作用。但在掌权后则说"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的社会主义部分,所研究的是阶级斗争学说、国家论、革命论、党论、战略、策略等等"。于是把政治掛帅说成普遍的规律:"首先造成舆论,夺取政权,然后才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这是一般规律"。并认为落后的国家,革命愈容易。他说"列宁说'国家愈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这个说法现在看来不对。其实经济愈落后,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愈容易,而不是愈困难。人愈穷,愈要革命。" 先有政治的觉悟,后有经济的发展,"抓革命,促生产"。
    早在1937年,毛在延安接见美国托·阿·比森时说:"从世界的现实情况看,中国也可能不经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说: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两个阶段必须銜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所谓第一阶段,即是指夺取政权的革命时期,第二步即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必须銜接",即是两步并作一步行。但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中又说"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发展--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有些人不了解共产党人为什么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我们的回答是这种简单: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亦有利于无产阶级"。 前后所论,似乎是矛盾的。其究是认识的发展、抑或策略的改变?当时是抗战胜利后国共谈判的前夕,如谈判成功,成立联合政府,则发展资本主义势成必然;若谈判失败,发生内战,在内战中取得政权,实行一党执政,则执行固定方针。毛泽东的策略逻辑:两种货色齐备,各有各的用处。事实的发展,正如他说"我国在解放战争中,解决民主革命的任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我们还用了三年时间来完成土地改革,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们立即没收了占全国工业、运输业固定资产百分之八十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转为全民所有制。" 于是,再次闭关,与世隔绝,建设他所想像的"社会主义"。

    孙中山与陈独秀原先都是接受第二国际的主张。在社会党的书中,称"社会主义"一词,可能是意大利作家吉利亚尼在1803年前后"创造"的,1822年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832年法国圣西门派和傅立叶派等沿用这个名词。它表示对社会不公正的反抗。
孙中山自幼接受西方教育,为避免中国工人遭受西方工人那样的压迫。"诚恳地同情欧洲的社会主义"。接受一党专政的政制,而不行阶级战争,是对议会民主的留恋。
    陈独秀在日本接受的社会主义,视其为去除经济"不平等与压制"的方法。自信奉苏维埃主义后,"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后事如何?就不是我们所应该所能够包办的了。" 强调只限于宣传倡导。仍不失为一种新的启蒙。陈独秀实是把苏维埃主义引入我国的始作俑者,却能迷途知返,晚年的反思,是自我超越,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
    毛泽东依据斯大林的理论架构新民主主义论之时,正是陈独秀反思莫斯科"把现代变成了新的中世纪"之日。陈独秀当时说毛"既不懂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是什么、又厌恶资本主义,于是提出力争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说法"。 又警告说:"列宁曾劝俄国的民粹派学習中国的孙中山先生……我希望历史不至重演……不至倒过来学习俄国的民粹派"。 不幸而言中了。毛泽东是直接效法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前进的。其原因固有时代差别的因素,领导人的素质更是关键。中国社会主义的理念在异化。
    "青史已书殷鉴在",弥赛亚--大救星,就是社会主义的异化?!

 


上一篇:建党前陈独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下一篇:晚年陈独秀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探析

 相关专题:

·2008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学…

·2008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学…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100299]
 · 独立高楼风满袖[91825]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7778]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492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