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前,我和在场的新同学一样,拎着简单的行李箱,来到心仪的安徽大学,开始了人生一个新生活。作为见证过安大发展的老同学,如果你问我,现在的安大,与过去相比,有啥不一样?我会说起码有二个显著的不同:
首先,今天的安徽大学,人才培养层次更为完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省部共建,涵盖文、史、理、工、商、法、管理、经济、哲学、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具有优良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名望。以我所在的历史系科来说,即拥有中国历史、考古学二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也就是说,一位新同学,你不出安大校门,可以在历史、考古学科完成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全教育,这在三十年前不敢想象,也说明这个大学是一个进步很快,具备发展潜力的现代属性大学。
其次,今天的安徽大学,大学特色文化更为突出。安大是一个具有八十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注重大学文化精神建构,富有人文主义精神气息的历史名校。安大校园文化生态构建中,有一些足以与国内名大学相互媲美争艳的特色文化标识,我且试着说三个:
一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安徽大学”校名。安徽大学从1928年创立,即得着陈独秀、胡适等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的大力推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代领导人毛泽东、董必武、彭真、邓小平和新时期江泽民等,或来视察垂问,或题字关怀。
二是安徽大学校歌,2006年经过安大师生民主评议公布使用的安大校歌,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著名学者、安大校长程演生填词,中国现代音乐奠基者之一的萧友梅先生作曲;校歌文辞古意凝重,文化典故剪裁妥贴。它不仅是一首中华文明、皖文化的颂歌,它还是一首借助西洋音乐和声之美,让安大学子在吟唱中体悟到历史认同感,家国责任感、文明崇高感的至美大乐。无疑这是值得安大人珍视的无形资产。
三是新时期诞生的安大校训。“至诚至坚 博学笃行”,这是很有特色,甚有品格的八字校训,来源有典,饱含深意。 “至诚至坚”,说的是学子要用真挚诚恳的心态,坚毅努力,达到中国儒家提倡的至诚为人的道德修养之境;“博学笃行”,是《中庸》章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十五个字的简节,是从实践层面,要求学子要有渊博的知识,经过审问、慎思、明辨后,把精专的学问,行之有效地实践于自然和人群社会。这八个字,既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髓的继承,对安徽大学八十多年来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新世纪安大人文化精神价值追求的明确表述。著名皖籍佛学家赵朴初先生用清俊秀逸、饱含佛禅意味的楷体写就,学校立碑刻石。经过近二十年的历史沉淀,现在的校训碑,已经成为安徽大学校园中重要的一个文化景观,是反映安大人文化精神价值追求的重要法言典谟,也是一届届毕业安大的学子们,走向茫茫人海后,敬业乐群,实现人生目标过程中最重要的护身信言。
在安大从教差不多三十年,时常有人问我,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按照德、智、体、美类分原理,一个身体好的学生,也是好学生。我更想借历史学家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中“孺子可教”之意,用“有培养前途”来表达一个老师意象中的好学生形态。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是大学中“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呢?我想这样的学生大学中起码会做二件事:
一是能自觉找到人生标杆的学生。大学四年,是莘莘学子孕育理想的摇篮年代,衡量事物要有标准,人生也要有标杆。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一个有人生标杆的同学,才会像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晏子所说的“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心态平静地读完一本书,学习好一门课。他会甘于四年平静的读书生活,不寄望校园生活总是高潮迭起,充满激情,也不会怨言老师的每一节课,都要闪耀着人类的智慧,震撼着你的心灵。因为你懂的,那一类的事情,只会发生在戏剧的舞台,不是校园生活的常态。
二是会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现代资讯和科学设施的同学。不用我来说图书馆和科学实验室在人类文明阶梯中的重要性,那是一个中学老师早就告诉过你的。倒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大学时代图书馆、实验室对学生进步的影响系数,差不多占百分之五十,而一个系科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往往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图书馆能够缩短你们和北大、清华等名校的距离,甚至你在图书馆的网路中,就能欣赏到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名师、名课、名作。
走在安大新校区独秀大道上,满眼望去都是你们90后的一代——新时代的新青年!新青年有标准吗?有!让我们一起重温下安徽老乡陈独秀百年前给“新青年”定义的六大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中国的希望在新青年,安大的希望也在于你们,你们才是中国梦起步阶段的创新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