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墨迹
胡适进北京大学任教是谁举荐的?青铜器大克鼎入藏上海博物馆之前经历了怎样的波折?近日,223件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国近现代名人墨迹被汇编成书,钩沉出一段段历史。
《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国近现代名人墨迹》执行主编邢建榕说,该书所收函札绝大多数为首次公布,其内容牵涉不少重大历史事件,有的尚鲜为人知,有的可以补充史实,还有的可以澄清讹传,是时代嬗变的重要见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函札的作者均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各界知名人物,有些名人如于右任、谭延闿、叶恭绰、何香凝、沈尹默、刘海粟、徐悲鸿等原本就是书画大家,其手书墨迹也是精美的书法作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陈独秀推荐胡适任教北大
1917年,时年27岁的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意气风发地参与开展了白话文运动。而他事业的起步是从陈独秀的推荐而始的,一封陈独秀写给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信函泄露了“机密”。信写于1917年8月9日,当时胡适刚刚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回国不久,可谓初出茅庐。陈独秀与胡适为安徽同乡,陈独秀的年龄又正好大胡适一轮,同属兔。陈独秀非常欣赏胡适的才识,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后,便动员尚未毕业的胡适回国任教,更向北大校长蔡元培大力举荐。
在此信中,陈独秀称赞胡适“英汉文并佳”、“颇有事务才”、“公共心颇富”,希望蔡元培请胡适早日赴京任教,“校中事务先生力有不及,彼所能为者,皆可令彼为之”。据记载,其实在1916年底,陈独秀在北京与蔡元培相晤,就当面推荐过胡适,甚至说胡适当文科学长比他更合适。正是由于陈独秀的推荐,胡适不久便受聘为北大教授,他与众不同的授课方式极受学生欢迎,北大也由此成为胡适事业的起点。陈独秀对胡适的知人善任,是两人交往史中的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