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247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共有 3984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纪念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

  发表日期:2015年5月16日      作者:徐慧静     【编辑录入:多声

  当我们突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当我们身处民主和科学的社会;当我们贡献文化的繁荣盛宴,我们可曾追溯过这一切成功的来源?

 

  时间回到一百年前的中国,在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了一声惊动万民的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此次运动的代表们,都不畏世俗、不畏封建势力,勇敢的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他们在动荡的时代里来回奔走、宣传,他们费尽心思写出一篇有一篇的传世佳作,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前所未有”,他们,改变了后代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回首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其中所提倡的“民主”与“科学“、“新道德”与“新文学”,如胡适所提出的使用白话文以及后来鲁迅后来所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些先辈们都率先做出了改变。而这些改变,传续至今。

 

  正视今天,或许正是因为我们伟大的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才会越来越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而忘了如何去创造。

 

  当代中国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为了找工作而去拼学历、为了过上好日子而去努力。对,这很符合实际也很正常,可是生活不应该是机械的。

 

  想起我知道的一位80后的医药大学毕业生,他叫龙玉平。在大部分眼中,他的医学专业会让他找个好工作,可是他的工作却是那么的出人意料------卖糖画。 说起糖画,那都是在我童年时期偶尔才会见到的民间手艺了。可就是那样充满香甜气息童年回忆里才有的东西,龙玉平却将他带回到了现实。他运用自己的所学的医学知识,熬糖时他知道甘蔗糖所起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熬糖的最佳温度到底是多少度。一步一步,他拥有了高超的糖画技艺。或许人们会好奇,他何必放弃好工作去卖糖画呢?龙玉平说了这样一句话“只因个人在糖画的世界找到了自我,也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

 

   龙玉平不同于大部分人,他敢于突破常规追寻自己想要的。我想起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代表鲁迅先生说过的话:“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如今这个社会,创新越来越少。很多人的生活只是日复一日的做同样的事:上班、吃饭、睡觉。很多因素束缚着我们去追求自我,但是千万别丢失了自我。

 

鲁迅先生还说过一句话:“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我想我们,应当从这样一位先辈的话中和新文化运动中国的陈独秀、胡适等先辈们的身上,明白一些道理:

 

第一:敢于创新。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未知的潜能,我们要敢于挖掘才能,展示出来。

 

第二:勇于突破。时代一直在改变,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历史已经过去,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但未来却在我们的手中,就像胡适所提倡的白话文,在此之前都是相传几千年的文言文,可胡适的这次突破,却改变了后来中国的汉语方式。

 

第三:绝对的爱国精神。新文化运动的先辈们,呕心沥血的为中华民族奋斗着。他们不考虑生死,只在乎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他们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中国,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第四:努力学习。鲁迅,一个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人,他的文学知识十分深厚。胡适、陈独秀等人更是北大的老师。他们不断地让知识提高自己的涵养,让知识成为改革的力量。现如今的我们,学习条件如此优越,更应当努力学习。

 

或许,一百年的时间足以冲刷很多历史痕迹,但新文化运动中所留下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这场运动中的主要人物“陈独秀”,很骄傲他是我的老乡。我曾瞻仰过他的雕像,在那做雕像里,我依然可以读出他眼神中的无畏与勇敢。

 

回首历史,珍惜当下。一个世纪足以改变很多东西,但不会改变的,就是我们对于中华民族深切的热爱!                    

                                              

 

                                                                                                             作者:安庆石化一中高二二班  徐慧静


上一篇:我们这一百年
下一篇: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关系再思考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100299]
 · 独立高楼风满袖[91825]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7778]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492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