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月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祭祀扫墓时不仅仅能看到从前的冥币、纸钱,还多出了许多“现代产品”:从“iphone”手机到“LV”包,从“法拉利豪车”到“豪宅”和“二奶”----如今,中国人在扫墓时,简直是“无所不烧”。虽然任何对先人表达尊重的物品合情合理,烧iphone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发展,但将这些代表奢侈与物质的东西搬上祭祖的舞台,是否也表明社会上正燃着“虚荣之火”呢?
4月5日是中国的清明节,正好也是西方的复活节。美国人忙着寻找复活节彩蛋,中国人都在忙着购买10元一套的苹果产品纸模型,甚至连还未发布的iphone与三星6都可以提前烧给祖宗用了。有媒体质疑“把逝者去世多年后才出现的东西,烧给逝者,逝者会用吗?”有人留言称“把说明书也一起烧了不就行了吗?”也有媒体强调了中国对“对绿色扫墓”的倡导,英国金融时报以“中国试图扑灭墓地烟火”为题称,中国呼吁公众以更绿色的方式祭奠死者,提倡低碳扫墓过清明,不要搞什么烧纸保时捷。浙江地方政府呼吁农村推行绿色文明过清明,网络、诗歌等方式纪念死者,包括骨灰入海等形式。烧纸的传统很难一夜间改变过来,但即使这样,在祖先的墓前烧这些现代物品,仍带着十足的“拜金意味”。
除了烧纸的奢侈品外,在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丧葬上跳脱衣舞”的现象,在很多地区这甚至成了一种“新风俗”,这种恶俗现象的出现有非常复杂的原因,一方面,它明显受到城市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主义是指讲究感官刺激,不注重文化内涵,最近十多年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这为城市消费主义文化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农村异化的伦理程序也促成了传统文化的传播,社会文化因缺乏地方性规范而失序,人们陷于恶性的面子竞争中。仅仅是为了显示主家有“面子”却失去了礼仪的庄重性。
简言之,传统文化传至今日,已不可避免的与现代生活发生交错,势必会导致以上所说的现象。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仍有较多的缺陷等待完善。希望在若干年之后,像“清明”这类的传统文化的承载者,能回归它们最初的面貌。
作者:安庆一中 高二(14)班 古月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