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安庆过去不看塔。
每念及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久传不衰的这则口碑。耸立在长江之滨迎江寺内的振风塔,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塔”之称。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礼赞过这已阅人间春色四百多年的古塔。
陈独秀晚年于南京狱中回忆往事时说,当他们弟兄成了青年秀才,乡人造出许多神话,说“城外迎江寺的宝塔是陈家祖坟前一管笔”。①于是眼下多种陈独秀传开篇处都津津乐道这则神话,仿佛真的是江山有灵造就了陈独秀。我今以此题开篇,是以“万里长江第一塔”作为一种精神意象,以求与“笔底寒潮撼星斗”的陈独秀五四时代的精神境界相称。区区小说,似不足挂齿,然陈独秀及其朋友们独具只眼,从中发现了中国文学、文化发展的方向,而且果然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历史走向。
试想,没有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指点江山的气魄与能力,陈独秀和他的朋友们能创造如此灿烂的文化奇迹么?且看他们是如何评说中国小说的。
陈独秀从小喜爱中国小说,早年以章回小说的形式写过小说,改译过外国小说。鲁迅五四时代的小说,是在陈的催促、鼓励下诞生的。陈晚年在狱中虽说,“我以前最喜欢读小说,现在见了小说头便要痛”,②欲以枯燥文字作为毫无文学色彩的狱中生活的消遣,然其仍情不自禁地与难友时而谈起中国小说。陈氏其人与中国小说之渊源可谓深矣。其早年所编《安徽俗话报》,晚年所撰《实庵自传》,皆有小说风味,其启蒙思维中也多有从小说中汲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