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44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独秀生平>>陈独秀与名人
  共有 29380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陈独秀与北京大学

  发表日期:2010年10月10日          【编辑录入:bobo涛

本文选自北大出版社新出书《我的父辈与北京大学》。http://pkunews.pku.edu.cn/newsshow.aspx?id=110850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1917年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本文作者吴孟明为其甥孙。

  

我的舅祖父陈独秀在北京大学那几年,我还没有出生哩。直到1938年6月,日寇已逼近南京,我和祖母(陈独秀的大姐)一家人,才从安庆老家避走武汉与多年未见的舅祖父会合,一同乘船入川。船停重庆朝天门码头,有他昔日北大的学生和高语罕等迎接,并为他接风,当时还有张恨水等乡友;后因重庆生活费用昂贵,陪都又是国民党政要和一些他不愿意与之纠缠的人聚集的是非之地,渐渐敌机也来骚扰了,遂又举家迁往江津定居。那时我已经记事了,直到陈独秀在江津去世,共四年之久,也经历了许多事情,有些则是在家听说的,有些是以后知道的,我只能合在一起,说一说关于陈独秀的事及其与北大的情结。



陈独秀去北大,缘起于1916年11月为亚东书局招股事与汪孟邹去北京筹款1917年陈独秀致胡适信,见《胡适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据沈尹默在回忆中说,是“陈独秀为与汪原放合编一部词典到北京去筹款的”。应非此行的主要原因,或沈的回忆不完全确切)。陈到北京住在西河沿中西旅馆64号房间汪孟邹日记,参见任建树《陈独秀大传》,第14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此时蔡元培夫子正接长北大,立意要改变旧北洋大学沿袭下来的种种陋习。尤其文科更是官僚王孙子弟盘踞之所,他们在学校还随身带着差役,不以求学为事,声色犬马,乌烟瘴气。锐意改革的蔡元培校长,便首先着眼于文科,适此时沈尹默、汤尔和都力荐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沈尹默在回忆中说:“蔡先生来北京后,有一天我从琉璃厂经过,忽遇陈独秀,故友相逢,大喜。……我回北大后,即告诉蔡先生,陈独秀到北京来了,并向蔡推荐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蔡先生甚喜,要我去找陈独秀征求其同意。不料,独秀拒绝,他说要回上海办《新青年》,我再告蔡先生,蔡云:‘你和他说,要他把《新青年》杂志搬到北京来办吧。’”沈尹默:《我和陈独秀》,原载《五四运动回忆录》,转引自安庆市历史学会、安庆市图书馆编《陈独秀研究资料》一辑,1981年1月。看来此事初未获得陈的应允。而蔡元培在《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一文中又说:“我到北京后,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君,问北大的情形。他说‘文科预科(按:当时沈尹默正负责预科)的情形可问沈尹默君;理工科的情形,可问夏浮筠君’。汤君又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君;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因取《新青年》十余本示我。我对于陈君,本来有一种不忘的印象,就是我与刘申叔君同在《警钟日报》服务时,刘君语我:‘有一种在芜湖发行之白话报(按:即《安徽俗话报》),发起的若干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了,陈仲甫一个人又支持了好几个月。’现在听汤君的话,又翻阅了《新青年》,决意聘他。”蔡元培:《我在北京的经历》,载《蔡元培全集》。这样看来,推荐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的,既有沈尹默,也有汤尔和;他们都是挚友,而汤尔和又是“陈独秀留学日本时的同学,留日学生拒俄运动领导人之一”任建树:《陈独秀大传》,第141页。。但我认为更直接的是汤尔和,在1935年12月23日胡适致汤尔和一信中曾说“……孑民最敬重先生……”,沈尹默也在《我和北大》一文中说及“蔡先生对汤尔和如此信任……”(《文史资料辑》第六十一辑,第236页),可为佐证。其实,如上所述,蔡元培与陈独秀相知,亦绝非仅因汤尔和的引介;早年为反对满清,他们计划炸满清大臣,在上海试制炸药时,蔡、陈便是志同道合的“同谋”了。

上一篇:继承五四 超越五四
下一篇:陈独秀被开除出党的前前后后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99149]
 · 独立高楼风满袖[90505]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6313]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381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