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220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共有 5202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一路百年——国梦心安

  发表日期:2015年5月22日      作者:安庆石化一中高一(1)班 张雨昕     【编辑录入:多声

 

前言——当年今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昔之青年,今又年少。

     百年,已发生了好多事,那时“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匆匆夏荼秋枯,意气飞扬洗江山;转眼时光迣越,希望长在。

     当年,为了修身治国之道,“德”“赛”两位先生的追寻者愤然打破旧俗,寻求民主。虽斯人已逝,却依然有明亮的晨星继承他们悄然光照着黑暗,时至今日,我们学着如何重寻记忆的瑰宝追逐公理科学之光,生生不息……

     百年,今日,再寻找当年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追忆这一路走来。

 

【一】相遇  经年

    那是最深沉的情怀,从相遇时起,就深深融入生命;那是最庄重的誓言,在每时每刻,皆牢牢铭刻于心。    ——题记

初次相遇的日子,早已随光阴匆匆的浪涛奔入时光的海洋。从小耳畔那些献给你的歌声,从那黑乎乎的收音机里冒出来,有些旋律一直记得,是它们代替了沉在父亲记忆里如今却已失去“止啼儿”功效的鬼故事,陪伴着我的成长。

我与你相遇,每一次浮上我心,都在告诉我——骄傲。


从城市到乡村,到高山到峡谷,到大漠到密林,到冰原到牧场,到宇宙到尘埃。无论身在何方,有你的地方就有仰望和自豪。

在城楼之上,你的身姿挺拔飒爽,日复一日,忠于你的卫士殷勤为你保驾护航;在层峦叠峰,你的每一次目光都寄托着心潮的澎湃激昂,在碧海白涛,海风鼓起猎猎风华,你的面前舷翼洁白,你的背后泱泱家国;在冰封极地,你在冰钩雾刃中傲立,成为茫茫冰盖上最耀眼的颜色;在黄沙大漠,马兰零星处是你在飘展出英雄无名的气节;在雪山之巅,你默默的回忆着当初永不放弃的诺言;在浩瀚太空,一天16次升起的太阳与你交相辉映着相同的光;在黑抑深洋,你点亮千百年前沧海桑田的灯火渔光。——为你骄傲。

我与你相遇,每一次热泪满襟,都是为了同一颗心——凝聚。

看着你一路走来,走过春风夏雨,走过秋收冬藏。曾经寒来暑往,转瞬时光即逝,有你的地方就有希望与坚强。

曾经山河迸裂,人们在污浊中挣扎,是你在声嘶力竭为他们呼喊,如此真诚而深情;曾经天地变色,废墟下微弱的呼吸,支持下去的,是铺展于你面庞上的明日画卷,如此明媚而安详。曾经阴雷怒号,狂风卷起一切,疯狂砸向大地,是你不愿离去,紧紧裹着瑟缩的生命;曾经雪困城荒,是你在绝望的白色中鲜艳,为死寂的孤独点红妆;曾经炮火连城,黑土地上千疮百孔,发白的指节攥住你的衣角牢牢,不轻弹的热泪混着鲜血渗入滔滔大江,灌溉未来的希望;曾经风雨飘摇,雾气昭昭时仍有你昂首踏向前方。身影唤醒了多少迷茫。———为你泪盈满眶。

相拥在这片热土,那东方的天幕泛出白色,咏叹你与我们的相逢。我看见了,在晨曦与夜影的交际,一面五星红旗,正迎风傲立。

我与你相遇,我与你相遇在这一世的这个地方,你因我们而存在,因我们而冉冉,我们因你而骄傲,因你而凝聚力量,也因你而书写梦想与新的辉煌!

 

【二】今时  少年

我以少年之心成长,走过每一场热血激昂。   ——题记

初二刚开学时候的事,那时大家刚刚熟捻,没有初一的陌生,也没有后来初三及高中的忙碌,正是容易激动的年纪。

如果你还记得,三年前的九月份,正是日本那个中文翻译的姓跟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的定律只差一个偏旁的首相,伙同东京都知事挑起荒唐购岛闹剧的时候。满街的国旗在风中飘动着一队队走过,电视新闻来回不停地播放着语气激昂的谴责,不过那时,我们的不安定还只是停留在语言间的愤懑与评议。

直到当时的初三学长开始在高高的五楼栏杆上挂上一些看不清文字的红横幅,这一波热血的浪潮终于正式开始了它的奔流。

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标语,上面的词句似乎都有些过激,或者用一些所谓“口头占便宜”的话来挂,甚至有些不可理喻。不过这都是后来的想法了,那时一走进教学楼前的广场,仰头看见那一个个看不大清的横幅,是会有一种自心里延展的激荡的。

至今记得住两条,其中一个因为太显眼,而另一个,却是自己挂的。那第一张,是当时二楼右边楼梯旁的第一个班挂上的。真的是一幅“大”字,他们用一张床单一样的白布,上面朱砂色的大字“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实在是气势有余而意义略有所差的标语。也是自这张开始,出现了一幅幅有些像样和想法的创造。没有气力置办横幅的班级在班门口挂上了一块板纸,上面贴满了一张张的班里同学写的便签,——集众之思;还有初一的同学通过——打土豪——打出自新教学楼四楼一路垂到地面的红条——当然,我已不记得上面写了什么。

第二张虽然是记了下来,但也实在不算特殊。如果硬要说有什么,那大约只有开始写的时候紧张,把“钓”写成了“钩”。于是,那幅正正方方的“保钓卫国,祈愿和平”——的反面却是引来了不少人围观,是认真写的“保钩”。

其实那时也想过,为什么而这样做了,也许在那时就没有答案。现在回想,那是更有可能为了不让我们班前的栏杆上不那么空空荡荡,而不是为了开始的“保钓”之情而挂它的了,不过或许也有别的用处——起码,我们被那些事件引起深深愤慨的时候,这些大字总能给我们浅浅的安慰;又或者学习将要分心的时候,看到那青涩的标语,便能又从心中升起那朦胧而坚定的决心。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那段日子,幼稚而冲动,但值得珍惜。并让我深深想念,那些热血所铸的年少,热血所铸的美好。让我记得,我以少年之心成长,虽行路匆忙,但热血激昂,走过每一场年少轻狂。

我以少年之心成长,热血满腔意气飞扬。

 

 忽地就想起初三时的那场雪。

 ……背后的一列松,棕灰色的连成一片齐齐整整的排列。风雪夹杂,模糊了所有边际。几尺外的香樟,常绿的枝叶在纷扬中时或轻颤,时或宁息,不时的,几片硕大的雪花从层绿中逸出,飘散在不可见的征途。

走廊上更是凉瑟,栏杆冰冷地粘了雪,化下溶溶一捧水滴落瓷砖两侧。俯视下去,一片或紫或蓝的伞盖,偶尔夹着几片鲜橙与红,近在咫尺的地方,仰起头,便可看见如纸屑一般的雪坠落,仿佛轻如无物,又仿佛重逾千斤。

几日后。

日像烤焦了的蛋黄,在与高大吊车一步之遥的地方,嵌在灰蓝的天幕中。云层没有明显的分际,只有淡淡的一层模糊横亘天空。学校——这里是一个希望的地方,伴着早晨固定的激昂旋律,两条行道及其周围,一波波的学生之潮不间断而富于生命地涌动着,周而复始。

 

【三】刻梦  变革

 探索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前行鼓点中永不改变的主旋律。对创新和改革的向往是民族进步的起点。变革是“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的赞许,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坚毅,是“如将不尽,与古与新”的认知,也是“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气节。

创新的种子在千年前就已深深埋下,史诗般的长卷记录下它成长的每个瞬间。风雨沧桑的百年路啊,路基由年轻所筑,而在这泱泱华夏的灵魂深处,那鲜活搏动的青春将续写未来。

时光穿行千年,一心中国梦,永隽心上。

亘古不变的幕空见证这沧海桑田。过往变迁,我们血脉相连。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

往昔,今时,未来。每一次起立,每一次呼喊,每一次振臂,每一次变革,都是为了顽强地活着,也都是为了一群人的,一个民族的,一个国家的——梦想。

 

后记——百年路,皆为此心安处

    我们都有一颗心,浮沉地被自东到西延展的脉络浇灌着。每一天,沉默的华表庄严矗立在帝都心脏,银杆上红旗猎猎破开阴霾的天,我看见锃亮的皮靴踏着整齐的方步走过春夏秋冬,洁白的侧舷排开翻滚的浪潮。这颗心在时间的洗礼中愈加鲜活,而此心何安…此心何安?

    有多少游子在遥远的地方成长?又有多少颗心漂泊在天涯海角?在已有冬意弥漫的伦敦,一条充满欧式风情的街道,一位已年逾半百的老华侨,裹着厚厚的藏青色羽绒服,哼唱着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家乡旧时的旋律激昂。祖国的生日,你可还记得?也许他在回忆踏出国门时的意气风发,也许他在怀念心中已被遗望了的旧友故交。一路多少尘土,漫漫往事终归同路,可悔曾经殊途?

  他们的心,归在自天而来的长河,归在苍茫的土地上。

    0一三年六月,一对年轻夫妇开始了他们的环球航行,随着那块白帆一同乘风破浪的,还有数面五星红旗。前行在无垠的海面,他们想到过祖国,行走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他们铭记着故土。他们向外国人讲述着中国,传递布衣间的话语。在异乡人热情的款待中,他们感受着祖国的成长。我看见,他们用镜头刻录下万里之外古旧唱片中的“红星闪闪”;用双耳聆听苍桑的老人沉没在过往中的故事与微笑。

    他们的心,归在祖国,归在飘扬的红旗上。

    吉尔吉斯斯坦,我们的邻邦,在那里六月就已飞雪的山岭公路上,有一位中国筑路工程师,他笑言“我把近十年的青春都铺在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公路上。”十年,似乎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又有多少人向他一样,忙碌着,在他乡。如今他在异乡收获了自己的家庭,和睦美满,他说最想要的,是幸福、是平安,也希望祖国安康,希望祖国强大,这个眉眼依稀可见当年稚嫩的男子向着祖国的方向眺望着,说着心里话。他说,这一路走过,难免辛酸,难免落泪,但怕的从不是辛苦,而是远方家人的不理解,怕的是孤寂。如今,吉尔吉斯斯坦4000余千米的“中国路”四通八达,中国到中亚的“丝绸之路”正在慢慢地延伸……

    月半明时,人半醒,相思如潮,思乡若倾,千里莫忘相思意。我们是一个恋家的民族,因为漫漫历史中种下的种子已茁壮,也因为继往开来的先辈留给我们的记忆不忍忘。

    他们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心安于国,归于家。我们的心,变革的心,与祖国永远在一起。曾经的纷乱,曾经的辉煌,这片深沉的土地经历了多少变迁,多少次的危若累卵,多少次的失而复得。回眸寻转百年路,如画江山难掩锋芒,风雨飘摇都已走过,漫日风尘归向何方?那从未停止的变革,只为此心安处罢。

    此心安处为吾乡,此心早已归故土。

 

作者:安庆石化一中高一(1)班   张雨昕(16岁)


上一篇:百年
下一篇:一孔之见——从陈独秀想到新文化运动的功过得失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100300]
 · 独立高楼风满袖[91827]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7780]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492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