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74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陈研通讯>>
  共有 4912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法租界内的陈独秀寓所 正式举起"共产党"的大旗

  发表日期:2019年10月23日   出处::东方网    作者:衣慎思     【编辑录入:多声

image

  老渔阳里2号

  

image

  《新青年》

  上世纪20年代,申城法租界有条名为渔阳里的旧式里弄,一段朝向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叫做新渔阳里;另一段朝向环龙路(今南昌路),称为老渔阳里。老渔阳里建于1912至1936年,内有砖木结构两层石库门楼房8幢,其中的2号坐北朝内,为二层砖木结构旧式石库门住宅。这栋宅邸原是安徽都督柏文蔚的居所,人称“柏公馆”。后因柏文蔚另有重任离沪,故将此宅交由到沪不久的陈独秀居住。于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在当年(1920年)4月住进了新主人,倒使得这原本再平常不过的里弄宅子,顿时生气勃勃,愈发热闹起来。

  老渔阳里2号来了新主人

  话说回来,此时老渔阳里2号暂由陈独秀居住,颇有些因缘际会之意。陈独秀曾一度担任柏文蔚的秘书长,故为旧交而关系匪浅,曾有“武有柏、文有陈”之谓。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继续在北京反对北洋军阀,警方便要拿他问罪,京城显然已无立锥之地,只得南下至上海。陈独秀于1920年除夕那天(2月19日)住进了申城的惠中旅社,而此刻柏文蔚的让宅之举,恰好化解了老朋友的居所之难。然而,日后老渔阳里2号内点燃革命火种的传奇,恐怕是让渡住所的柏文蔚所不曾想到的吧。

  老渔阳里2号的一楼的客堂间随着新主人的到来,而成了《新青年》编辑部的办公室,而那些将民族危亡看作己任的热血青年们,也时常在这石库门里往来进出。李汉俊、陈望道、沈雁冰、邵力子等人,成了老渔阳里2号的常客,李达后来更是直接住进了楼上亭子间,干起了《共产党》月刊的编辑工作。维经斯基4月来沪后也常来于此,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交流时局、指点江山,商讨建党方略。1920年5月,年轻的毛泽东也曾风尘仆仆地来到老渔阳里2号,与陈独秀晤谈马克思主义和湖南改造问题,回首这段往事,亦让毛泽东在十多年后仍有所感怀。

  老渔阳里内的“红色大本营”

  在“红色使者”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基干,加快了建党工作的步伐。1920年6月,他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在老渔阳里2号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并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并且起草了党纲。党纲草案共有10条,其中包括运用劳工专政、生产合作等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在征求李大钊的意见之后,将组织定名为“共产党”。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主持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8月在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任书记。先后参加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员还有沈玄庐、杨明斋、李达、邵力子、沈雁冰、林祖涵、李启汉、袁振英、李中、沈泽民、周佛海等。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诞生于老渔阳里2号,随后这里又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办公地。陈独秀等人常于此处召开会议,商谈党务工作与工人运动等事宜。老渔阳里2号鸿雁来往不息,进步志士纷至沓来,犹如大本营似的推动着华夏各处共产党发起组的积极建立。与此同时,名闻天下的《新青年》由陈独秀改造为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劳动界》、《上海伙友》等刊物也在此相继出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经验。该年底,陈独秀前往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新青年》遂交由陈望道负责编辑,沈雁冰、李达、李汉俊等同人仍留守老渔阳里埋首工作。

  承载革命传奇的石库门

  1921年9月,陈独秀从广州返沪担任中共中央局书记,此时距中共“一大”会议结束未久,而党中央的办事机关就设于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与分管中央局组织与宣传工作的张国焘、李达常聚首此地研商党务。到了该年底,在中共中央局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委员会也在老渔阳里2号成立,陈望道、沈雁冰、杨明斋、邵力子、张国焘等中共上海地委成员把这作为办公机关,一周两回在此召开会议。“老头子”陈独秀更是片刻不得空闲,中共“二大”此时已经提上日程,作为当时党的当家人,陈独秀在此忙碌不已,积极筹措这一重要会议。在老渔阳里的日子里,除了主持中央局的日常工作外,陈独秀依然笔耕不辍,因而还常能在《妇女声》、《新青年》、《共产党》、《劳动界》等刊物上拜读其大作,主要内容皆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经验为主。熟料未过多久,老渔阳里2号内的种种活动,“惹得”法界巡捕房诚惶诚恐,因而开始采取捕人手段。1921年10月、1922年8月,陈独秀就曾两度被法租界巡捕房逮去。此后,出于安全考虑,党中央机关和陈独秀不得不从此地移至他处。老渔阳里2号的历史使命虽在此刻已告终止,然其所承载的革命传奇必定永难磨灭。

  (原文刊登于2014年6月25日)


上一篇:“陈延年、陈乔年烈士故居旧址”恢复座谈会在安徽大学召开
下一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陈独秀研究学术史(1919-2018)专家论证会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成功举行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99154]
 · 独立高楼风满袖[90509]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6317]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38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