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152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独秀墓园>>谒墓祭奠
  共有 9067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独秀园——伟人的陵墓

  发表日期:2007年11月4日      作者:丁弘     【编辑录入:西城大官人

    陈独秀的陵园——安庆“独秀园”落成。它占地1.37平方公里,募资8000万元,其规模的宏伟,世所罕见!南京大学设计,突出了庄严肃穆的氛围。环顾海内,当前恐只有南京的中山陵可相与比肩了。
  这使人想起,上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搞了一次民意测验,征答“当今最伟大的人物是谁?”结果得票最多的是中山先生,第二位是陈独秀。时至今日,历史老人是又一次肯定了这一结论了。
  这样一个宏伟工程的竣工,该可以说是给20世纪最大公案“陈独秀案”画了一个句号。
  长期以来,我们说,20世纪最有戏剧性、最应重新认识的伟人是陈独秀。他的“戏”出在哪里呢?
  一、在于他所创建的中共上了第三国际的船,更准确地说,中共是第三国际催生的一个支部。解密的档案使人豁然开朗。斯大林钟情于蒋介石,说:“共产党员离开国民党就是离开革命。”陈独秀对他的“右倾”,一再抵制,最后,忍无可忍,拍案而起,以《告全党同志书》,在“服从领导”和“追求真理”之间选择了后者。这样一来,敢于说“不”的陈独秀被解除了职务、开除了党籍。这样,他成了被打翻在地的罪人。共产国际明确指示瞿秋白,右倾的后果只能由陈个人负责,否则影响领导威信。瞿被捕后,临刑前,他觉得被敌人杀害是正常的,但对这党内斗争受到的精神折磨深感有人格受辱的无奈。这样,他留下了所谓《多余的话》。几十年来,人多不解其意。今始大白于天下。
  二、蒋介石从陈的《告全党同志书》发现这个被开除的党员才是真的共产党。他悬赏3万元,重点追捕。后在南京关押5年。仲甫先生在敌人的法庭上,在入狱和出狱前后都表现出浩然正气。这5年的狱中生活,客观上躲过了共产国际中的腥风血雨和精神折磨。
  三、毛泽东在年轻时,视陈为师长,说:“对我影响大的,莫过于陈独秀。”曾肯定陈的两大功劳:一说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一说“是他集中一些人,这才成立了共产党”。但是,陈1937年在南京出狱之后,康生等及时放出“汉奸”的诬陷之词,见诸共产党的报刊,引起公愤。周恩来对陈劝慰,徐特立进行调解,说“问题解决了”。陈明白这是延安发出的信号,哪里是康生的个人行为!他说:“我看问题永远不能解决。”从此,他只好和自己创建的中共告别了。遂流落四川山林。5年之后,去世前两个月,***在延安还说了一句:“将来修史要讲讲他的功劳。”但形势变化,北京登基。而后不断发动的运动中,如“反右”、“高饶事件”、“庐山会议批彭”时,都不忘强调和陈一样是敌我矛盾。因为一是要讨好斯大林;二是和自己的历史地位有关的。
  从1920年后,陈遭遇斯大林、蒋介石、***3个对手,这3个历史强人重点对其打击,各种帽子加到他的头上。不料,发展下来,最后的情况是:公正的历史道德法庭,反而塑造了陈高大的形象。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他和几个对手究竟谁是强者呢?
  近些年,史学家披荆斩棘,给陈抹去诬陷之词。北京街头,竖起了他的雕像,中学教科书全面肯定,有了高度的评价。
  今天,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巍巍“独秀园”。这应该说是历史老人的最终安排,为陈独秀的世纪大案做出最终判决,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上一篇:纪念陈公独秀
下一篇:位于怀宁新县城市民广场的陈独秀雕像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100300]
 · 独立高楼风满袖[91827]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7780]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492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人:江

IP:220.178.1.102

发表人邮件:zhelechi@yahoo.com.cn 发表时间:2008/4/4 18:39:07
    

什么时候把XXX思想再换成民主和科学啊。XXX就是一恶魔啊,中国的不幸

发表人:杜秀

IP:60.170.22.23

发表人邮件:ppjx123@yahoo.com.cn 发表时间:2007/11/4 12:05:35
    第2个从陈独秀网上拜读了丁弘老人的文章,深有感触。陈…[详细内容]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