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73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故乡人文>>
  共有 1841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原归来话观感

  发表日期:2011年12月2日   出处:赐稿    作者:宣庆元     【编辑录入:多声

 

近期,我们一行十余人花了五六天时间分别来到开封、郑州、嵩山、洛阳、焦作、平顶山,在访问数家工厂之余,浏览了当地的景点。凭记忆撷取若干逸闻趣事,以娱自己。

开封,七朝古都(即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七个王朝在此建都)。既然是古都,自然少不了给后人留下诸多的古迹,诸如,开封府、龙亭、铁塔、山陕甘会馆、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园等观光景点,并与龙亭湖、包公湖、铁塔湖,城门楼、古城墙交相辉映,让游客流连忘返,其中令游人称赞的便数当年作为皇城的开封是怎样的一座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和当时最为繁华的世界大都会。这些古迹,虽历经战火的焚毁和黄河的掩埋,其容颜在现代人的手上被复制、被重整、被扩建、被容颜,如今人们能目睹到古建筑风格独特的宋文化氛围浓郁和北方水城秀美的宋朝古都。

到开封的当天上午,我们在同仁的陪同下,首先走进“山陕甘会馆”。此会馆现仅存的关帝庙部分就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无论是照壁、戏楼、钟鼓楼、牌坊还是正殿、东西配殿,无一不是砖雕、石雕和木雕集粹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两处让人记忆更为深刻,一处是照壁背面正中镶嵌的石雕《双龙戏珠》,它采用了镂雕工艺,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展现在众人面前,仿佛即将衔着绣球腾空而去。一处是戏楼,戏楼悬在两米多高的空中,戏台并没有我市怀宁潜山乡间的戏台大,但戏楼门脸却比亳州戏楼更好看,更气派,更有艺术韵味,木雕更为精细隽永,给人真切的观感是“喜观旧时辉煌景,更赞今朝壮丽虹”。

清明上河园。我们去参观的清明上河园是以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重现了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主题公园。园内建有城门楼、虹桥、汴河、食街、酒楼、茶肆、当铺、码头、船坊等。此园一改它地人造景点的枯燥和肃穆,全新演绎盛世的激情与欢乐。在那里,我们观赏了民间游艺、杂耍、斗鸡等京都风情。观看了定时表演:包公迎宾、皇帝出巡、王员外招婿、梁山好汉劫囚车、气功绝活等。在我们沉湎于大宋的世俗民风时,冷不防已置身于一个个精心编排的演绎之中。

杂耍场中有一铁架子,上面挂有几块木桩,架子中间是人站立的空间,头顶处有一木桩,腋下各两木桩,档下一木桩。我们正在疑惑此时此地摆放这样的木架意欲何为时,只听站在场子中央的中年汉子大声说:“各位,我将邀请一位观众站到木架上,然后我将在三米外把这六把亮铮铮的斧头抛插到木桩上。”围观的人们一时唏嘘起来,谁敢站在那架子中间呢,万一扔斧头的人失手,那……,人们面面相觑,就是没人敢上。突然,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小伙子跳到中年汉子的面前,中年汉子很高兴,便依据其长相以为他是外国人自嘲地说:“我们中国人就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还是外国人胆子大。”话音刚落,那位小伙子开口说:“不对,我是中国人!”声音不大,却引起全场热烈的掌声。原来他是新僵来此读书的学生。新疆人不也是中国人吗,中年汉子犯了以貌取人的错误,好在新疆小伙子旗帜鲜明地纠正了他的错误。当小伙子站到架子上,毫无惧色镇定地张开双臂等待中年汉子抛来的斧头,随着斧头一一落在木桩上,观众的掌声经久不熄。这掌声既给中年汉子更是给那位新疆小伙子。

龙亭是清朝康熙三十一年建造的皇家园林,名为万寿亭,因亭内供奉着历代皇帝的牌位,亦称龙亭。那天我们乘车来到龙亭前广场,广场上彩旗猎猎,五彩气球冉冉飘空,我们兴高采烈地越过两柱华表,踏进龙亭大门即当年的午门。跨过午门,便溢满双眼的是万菊怒绽,清香四溢。我们不由自主地移步于宽阔的大道上,此大道当年称为御道。如今御道上置放了各种颜色各种造型的奇异菊花,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孔雀开屏”、“巨龙腾飞”的菊花造型在微风中挺立;有象征着年丰菊艳的“雄鸡高鸣”、“百菊争艳”的菊花造型在微风中散香。每组菊花造型前配有名人的诗句,如:阡陌纵横庆有余,心花怒放菊花舒;黄花傲霜挺,隽雅抖秋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当我们跨上玉带桥,只见岸边杨柳依依,湖水碧波荡漾,微风徐徐,花香四溢。穿过嵩呼门、朝门,便来到大殿门前。饶过门前竖立的一组菊花搭成的繁体开字型花雕,登上肃穆庄严的大殿。导游说,此殿高26米多,而基座占去13米。回望大殿巍巍壮观,红墙琉璃瓦复顶,歇山重檐式屋宇,好不气派;正面是九十多级台阶,台阶中间是双龙攀附在白色大理石上,显得格外庄严。离开大殿,殿院内摆放着当地享誉中外菊花极品:如“富贵吉祥”的悬崖菊,它枝叶肥大,花色鲜艳,花头整齐而茂盛,看上去,足有千朵以上,真是富贵吉祥异常壮观;又如“满眼红霞”的多枝菊,枝多花红,由上而下倒垂宛如满眼红霞;再如“银河落地”的孔雀菊,整株从花盆中倒挂下来,好象悬挂在峭壁之上的雕塑,有的花团锦簇,宛如孔雀开屏;有的雪白一片,恰似银河落地。我们上前驻足观看,这真是:不必东篱醉晚霞,大梁菊会集名家。万花伴我上龙亭,秀色丛中吟碧空。菊满宋都情意暖,春风今日换秋风。

第二天我们赶了八十公里路来到河南省会城市——郑州。一到郑州,当地同仁领我们走进旭日高科技有限公司,尔后开进宇通汽车城。当我们换乘宇通汽车,穿梭于各个汽车组装车间,所见所闻令我们耳目一新。整座汽车城,拥有三万员工和装备齐全的大小厂房,纵横交错的厂区大道两旁停放着即将交付使用的成品车,有25米长的公交车,有双层的长途客车,有设计合理舒适的公务车……这些车,在我看来设计新颖,喷彩艳丽,乘坐舒适,我国各条高速路上奔跑着宇通大客车就不奇怪了。随后我们在宇通饶总的安排下,走进会议室开始座谈。饶总不无骄傲地说,刚才各位贵宾参观的是客车生产车间,它是全球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客车出口免检厂家。郑州市工信委负责人接着介绍道:……对待工业发展,我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服务到家。例如,我们推行大项目服务官制度,即日常企业所需政府办的事由服务官代理;若遇重大事情,项目负责人可以直接找书记市长;每周一,书记召开一次大项目推进会,会上首先听取上周落实情况的汇报,尔后布置本周工作任务……截止目前类似大项目推进会已经召开过五十九次。我们听后很有感触,难怪郑州市近几年工业发展如此之快,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主因就在市委书记亲自抓,市长分管市长着力抓,服务官服务到现场,反观我市的工业发展情况着实令人汗颜……

在去洛阳途中,我们拐进了少林寺。因几年前参访过嵩山少林寺,故我径直走向塔林。塔林离少林寺不到三百米,我便漫步过去。上次去塔林好似跑马观花了无记忆,此次定要仔细观看。来到塔林,我由东向北再转南仔细观看。观后还真发现一些奇特现象,首先是塔的形状各不相同,有方形、圆形、长形、六角形、八角形,式样繁多,造型各异;其次是塔有高有矮,最高七层,最矮一层,后来了解到:塔的大小高矮是依据圆寂和尚生前的社会地位、对佛学造诣深浅、威望高低、功德大小来决定。塔的层数同样以此为依据。其三是佛塔全是单数,有一、三、五、七,却没有二、四、六。这是为何呢?于是当场请教身旁的僧人。他说:一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习惯;二是单数代表阳刚,并暗喻僧人为追求六根清净不主张成家的意思。听后记住了,并没有深究,是否有此说法,姑且听之。观看之余,我注意到唐“法玩禅师塔”是塔林中最古老的砖塔,系方形单层单檐式砖塔;塔林中部有一座“照公和尚塔”系单层密檐式砖塔,造型尤为秀丽。塔林大部分建自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方丈圆寂后都是由皇帝敕封的,到清朝康熙年停止了敕封。公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塔林中间却建了“行正禅师塔”。这却是为何?原来,一九九二年前,行正禅师圆寂后,僧众要求为他建塔,理由是,行正禅师从小伺俸少林并终生延承寺院历史;他曾带领僧众四方募集资金修复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的殿堂并恢复正常佛事活动;他虽在建国前与土匪搏斗中被土匪的炸弹炸瞎了双眼,文革中仍坚守寺院,据理护卫寺院和塔林,同时多方寻求上级保护才使寺院和塔林免遭破坏,为后人保留下享誉全球的少林寺、文物和塔林。僧众为了铭记行正禅师的公德,才在上级同意下,为其修建一座七层佛塔。正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屠者,佛塔也。

下午,我们风尘仆仆地赶到洛阳,一夜无话。清晨,我们洗嗽后吃完早饭,便乘车来到我国三大名窟之一的龙门石窟。我们知道墩煌莫高窟、太原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三大石窟都是由皇家主修的,烙有明显的皇家风格。这些石窟不仅凝聚了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而且石雕像对人物的形态美把握的相当适度,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人体造型的健康都表现了当时的雕凿者自身的审美取向及美学理想。石窟雕像虽然表现大都是宗教文化艺术,却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时尚。石窟中保存的大量宗教、美术、书法、音乐、医药、建筑等物史料,使得这三座石窟成为三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自然也是人类文化瑰宝。  

每座城市都有其靓丽的一面,然城市的美也像一个人的美一样,是由许多方面凝聚而成的。洛阳的美源自历史美。她是十三朝古都,亦称“九朝古都”。“九”在古代被视为最大的数。哎,不管她是十三朝还是九朝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洛阳作为古都,前后历时1500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洛阳的美,源自富贵吉祥的牡丹。有诗曰:“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开,满城方始乐无涯。”“洛阳牡丹甲天下。”在历史的长河中,牡丹已逐渐成为洛阳的一张耀眼名片。我曾无数次壮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也曾遍历各地民风民情,寻觅与自己情感相通的风物。来到洛阳这座城市才发现洛阳被外人认知时,人们首选的参照物竟然是牡丹。洛阳的美源自文化厚重。你若不信,让我简要地说说,你定会同意我的看法。有史料记载,中国第一所学校就出现在洛阳;中国的儒、道、神学均产生于此,佛教文化开始于此……总之,洛阳文化的积淀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认同基础之上,并通过这种深层次的感知认同又一代一代向下传递,拨洒于人的灵魂中,流淌在人的血液里,因此,不是任何力量能够随意便可灭它的。如,周公礼制作乐,孔子学礼于周,所形成的儒学,既是五四时期“砸烂孔家店”,文革中“打倒孔老二”,最终还是砸不烂、打不倒,照例发展下去。

说到洛阳文化的厚重,这次还听到一则有趣的故事,记录下来作为茶后闲话。故事的名字叫“河图洛书”。

先说河图。相传很久以前,在黄河边的孟津,有一年从黄河里爬出一个巨大的怪物。怪物马头龙身,头上还有麒麟角,不但跑得飞快,且嘴一张,就能吞下一个活人。老百姓有的被它吃了,有的吓得逃到了外地,留在家里的也不敢下地干活,造成田地荒芜,民不聊生。村里一位勇敢的小伙子,不远千里去找付羲。找到付羲后,立即报告了孟津一带百姓所受的灾难。付羲听后,十分恼怒,迅速带着几名得力干将随那小伙子一道赶来孟津。付羲在孟津找到怪物后,手举宝剑厉声说道:“得,怪物,你不在黄河里待着,却出来到处祸害百姓,该当何罪?”话音未落,付羲腾空跃起骑在那怪物的背上,一手抓住怪物的麒麟角,一手挥舞寒光闪闪的宝剑。就在宝剑即将落下时,那怪物眼见性命休矣,赶忙高声求饶道:“陛下,且慢动手,我是龙马,你若放了我,我不再祸害百姓,还将从黄河里拿一件宝物送给你,意下如何?”付羲先是一惊,怎么这头怪物还会说人话,心想它可能是神灵变化的,便大声说:“你是龙马?好,我相信你一次,可以放你走,你的什么宝物我不要,但你要向我保证再也不来祸害百姓,我就放了你。”那怪物答应了,付羲就将龙马放归黄河。付羲离开孟津的那天上午,龙马匆忙赶来,其背上负着一块玉版。见到付羲,低头说道:“陛下,送你这快玉版,以感谢你不杀之恩。”说完,卸下那块玉版又返回黄河。付羲捧起玉版,仔细观看后发现,玉版上有许多黑点。这些黑点组成了许多数字:“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这就是传说中的“河图”。

再来说说“洛书”。相传大禹时期,伊河、洛河泛滥成灾,禹联合其他部众纠正过去以塞为主的错误治水办法,改以疏导,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有一年,大禹正带领部众在洛阳开凿了龙门,使伊河之水在龙门南形成湖水而后流入洛河。当湖水快要干时,湖底浮起一只巨大的神龟,正在顺湖水向洛河流去。大禹的手下纷纷追上去,要用宝剑砍杀神龟,大禹立即予以制止并说:“此龟并没有做什么坏事,老百姓也没有告过它,还是由它去吧!”那只神归见大禹没有伤害它,就向大禹点头致谢转身顺流进了洛河。过了几天,洛河上起了大雾,大禹害怕洛河涨水,就率领一帮人外出查看水情,结果在洛河上发现一道五彩宝光闪起,宝光跃出,洛河上的大雾顿失。大禹仔细一看,发现宝光升起之地浮出那只神龟,神龟背上驮着一块玉版,游到大禹面前,将玉版献给了大禹,以此来重谢大禹的不杀之恩。大禹得到这块玉版就是传说的“洛书”。据说玉版上有65个红色大字,但大禹等人一个也不认识上面的字,以后经过反复揣摸才从中悟出阴阳五行、历法、人文、法令等方面的内容。

河图、洛书究为何物,宋以前古文一直未记载,至宋陈抟始将失佚两千多年的河图、洛书传于后世。如,《易·系辞书》就记载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长期以来,“河图洛书”被人们演绎为黄河、洛水赐给先王的天书。其实,“河图”中的河不是指黄河,而是指生活在黄河流域洛阳一带的一个氏族部落有河氏;“洛”也不是指“洛河”,而是指活动于洛河流域的原始部落的有洛氏。“河图洛书”是河洛地区先民们的两部杰作,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历史文献,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不过,我以为,不管是如何传说,但“河图洛书”确实存在,《尚书》中早有记载,随后的诸子百家亦多有记述,它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确凿无疑。至于那些传说,那是历代劳动人民赋予“河图洛书”一种美丽的传说而已,作为后人听到这样美丽的传说,难道不令我们能有如此伟大而睿智的祖先感到自豪与骄傲吗?!

离开洛阳驱车来到河南西北部山区的焦作。焦作我没来过,但一直对其地名感兴趣,觉得这个地名怪怪的。既然这次有幸来焦作,应该弄明白此地名的说法。到了以后,我便急切了解地名是否有什么来历?得到的答案虽令我有些失望,还是有所收获的。焦作从其字面意思可以揣测‘焦’者碳也‘作’者坊也。但不仅如此,据当地同仁介绍:唐代“开元”年前,此地就开始了挖煤,因生产技术落后,只能以家庭作坊式进行煤矿的开采。除了开采煤矿,祖先们还在这里作坊制陶、冶铁等。(这里的煤炭,因其煤质好——无烟,而被外国强盗看中——1913年英国人就来到这里开凿煤炭运回英国……)这是焦作地名之一说法。其二说法是,古时候,这里是漫无边际的荒野,枣林丛生。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了一批移民,见到这里枣果累累,尚可充饥,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以枣为食物,开荒种地,并把枣果收摘晒干储藏起来。经过晒干的枣胶酥可口,解决了人们的越冬口粮不足的问题。为了纪念这种“焦枣”对人们的贡献,就以“焦枣”作为地名。后来经过人们历代的努力,使荒野变为大片的良田,生活中人们逐渐将“枣”字串读成“作”。无论那一种说法是真实,其实无关紧要,只是便于人们指称如同人名一样。

我在前面提到: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它靓丽的一面,焦作地名虽有些怪异,但它的历史依旧可以令世人为之骄傲。焦作是商汤革命的起始地,是“正始玄风”的策源地,是以八卦为灵魂的太极文化的产生地,是中华武术之根。更何况,那里有世界闻名的地质公园——云台山。

我曾经到过五台山、武当山,那是禅、道之地,如今来到云台山,却非禅非道之地,而是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那天,我们从焦作市区驱车近一小时,来到这名闻遐迩的景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仅匆匆目睹了红石峡的芳容。红石峡是云台山最主要景点,它被导游渲染为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且飞瀑千变万化叹为观止。不由得你不随着导游的引领迈步走进太行山区那层峦叠嶂之中。我们越过一座水泥大桥转南向下缓步踏上红石峡的甬道。甬道两旁簇拥着野花,不时吐出芳香,沁人心扉。不一会,甬道变成狭道,两旁都是高耸的岩壁,通体赤红,叫它“红石峡”名副其实。走着走着,走进了曲幽通经的迷人峡谷,耳旁传来清脆悦耳的泉水声。向着泉水之声走去,迎面是一堵高耸的红颜崖壁,壁上书有“红石峡”三个大字,人们纷纷按下快门,留下倩影。翻过一道岗越过一条铁索栏桥,俯身观望,桥下水流湍急,一汩汩水流砸向拦在它们前行的岩石上,激起朵朵浪花飞向峡谷深处,仿佛带走游人的愁绪。约莫一小时后,我们低首穿过碰头石,来到一弯碧水潭前,碧水潭怕深有数十米,宽有十米,长约二十多米,碧水潭尽头是一高数十米的巨大瀑布,那瀑布尽情地义无返顾地扎向碧水潭;仰头向上,双壁相衔,留有一道蓝色天线,低首看脚下的甬道仅有五十公分宽,且湿漉漉的,惟有慢行,否则滑入碧水潭,可就麻烦了。看到这里我想退回去,可是被后面涌来的游人堵住,只能侧身缓慢地向前走,生怕有什么闪失。啊,好不容易走到碧水潭尽头,沐浴在飞流直下的瀑布所散发的细细的水珠中,那水珠落在脸上顿感惬意无比。舒坦了一会,却不得不跃过瀑涧石,继续前行。导游已经领着同伴早已消失在我的视线里,只得顺着人流,攀上‘登云梯’。登完最后一个石阶,我的双腿仿佛不是我的,根本抬不动脚,无奈跌坐在石阶上。就这么巧,一屁股坐在石阶的水坑上,弄得下身衣服湿淋淋的,被山风一吹,陡觉冷意袭来,浑身一颤。谁知这一颤,却把我的双腿给激活了,赶忙抬脚就走……

在山上吃完中饭,急忙赶往平顶山。

平顶山不是山名,而是一座城市的名字,我猜一定是以当地平平的山顶而得名。是否真是如此,无关紧要。当晚下榻在这座城市的豪华宾馆,洗浴后便躺下休息,因为实在太累了,毕竟不再年轻了。

早上吃过自助餐,便在当地同仁引导下来到叶县县衙参观。我们去时,馆内工作人员才陆陆续续地赶来。那位后来充当我们导游的小姑娘急忙穿上工作服,戴上耳麦引我们踏进仪门,穿过庭院,跨上台阶,导游指着门两旁的对联念道: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我们这些当今为官者为之一振,似乎在思索:古时官员用如此明了的语言倒出为官者必须时刻为民服务的道理,实在言简意赅,发人深省。进入大堂,导游指着一幅对仗工整的对联说:“此对联出自曾在叶县任县令的著名诗人黄庭坚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辱而天难欺。”当我们来到二堂,门前立柱上同前一样刻有对联:受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作一文须精一文庶已心乃安然。还有一幅对联很有趣,录下来共品:“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

我们由三堂左转,来到当时的狱房。狱房朝东面开了一侧门,估计是给犯人家属来探亲用的。狱房不仅分设男女狱房,还分设一般狱房、重刑狱房、死刑狱房。从狱房的内部设置看,当时关押犯人的地方阴暗潮湿,通风很差,而且墙上所挂的挂图,刑罚种种,令人毛骨悚然。不过,最令人恐怖的是‘凌迟’。所谓‘凌迟’,其实就是用专用的快刀,一刀刀地割犯人的肉体,一共要割下千刀。而且要求只有最后一刀才能让犯人死,若没到一千刀犯人死了,施刑者自己必须死。记得小时侯常听人骂道“你这个挨千刀的……”当时不明白什么意思,原来古时是有这种刑罚的。

最后来到编钟演奏室,享受了一次用编钟和丝琴筝笛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等名曲盛宴后,我们在古朴悠扬的曲调声伴送下启程返宜。

 

2011-11-26


上一篇: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吴晓先生
下一篇:公益在路上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99149]
 · 独立高楼风满袖[90505]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6316]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3811]
 
 相关文章:
中原归来话观感[18413]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