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便是《甄嬛传》中最让我欲罢不能的台词了。但近期《甄嬛传》走出国门转战美国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其电影刚刚上映就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很多观众不买账,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便是剧中那些如诗写意的台词无法准确地被翻译出来,弄的美国观众云里雾里。想当初人们对这种半文言体的对白显示出莫大的兴趣,更是在网上专门成立帖子,用这种“甄嬛体”肆意娱乐。不仅如此,连在剧中被主角提及的诗句也在网上引起轰动,网友们纷纷查找其出处,风靡一时,其浪未平。
照理说,以文言文构建起的诗篇名句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于我们都该是耳熟能详才对。因为一部剧才让这些佳篇名句从我们的“视觉盲区”中脱离,着实有些令人无奈。而人们对这种文言文突然的大力追捧,其风头正盛并不亚于当年拼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知识分子。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个人们都渴望逃离的“文字工具”时代。有这样一群人为了改变以空洞陈腐的文言文为主流并钳制人们思想的社会现实,亲手将那些扼杀了中国近代新思想产生的封建思想及礼教贴上了革命的标签。其中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更是提出了以内容相对易懂的白话文代替流传几千年的“之乎者也”的意见,这种新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在当时那个社会掀起了一股巨浪。也许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逃离文言文的古板束缚就与开启新生活划上了等号,人们仿佛看到摆脱旧思想的曙光已散落在他们身上。人们争相拥挤着,努力寻求着,那充满自由的出口。
目光再转向21世纪的今天,快要面临高考的我们,又有哪一天真正摆脱了“子曰”的洗礼呢?哪一天不是在背诵古诗文中频繁摔倒又不得不坚强地站立起来继续诵读着那些让我们煎熬的佳篇名句呢?我们或享受着头顶烈日带来的窒息与闷热,或品味着身旁烈风刮过而送来的阵阵疼痛,却依旧日复一日得坐在教室里背诵着那些教导我们为人处世谦逊有礼的经典篇目,感受着那别样的滋味。
言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高考,再辛苦再煎熬也值得,可是当我们撇去这个万能的挡箭牌,你可以将我们这些人和一百年前那些等待被“救赎”的人们划清界线吗?我们与他们似乎没有什么过多的区别,顶多就是我们没有被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封建礼教害得满身狼狈而已。
算起来,在连白话文也不断遭受冲击的今天,我们一面追求创新,期盼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更高的境界,一面又辛苦得打着“复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以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和原则与过去已被人们大力批判的事物和睦相处,这种劳心劳力的事情你是笑脸相迎还是被迫接受呢?
古文结构紧凑,意境幽美,其勾勒出的虚幻世界是人们很难想象到的美好,我们将对憧憬世界的愿望都在那里尽情描绘了;可朴实无华的语言亦可以给人们带来最平淡最扣人心弦的美,如春风、似夏泉,以一抹轻盈缓缓淌入你的心田。
二者本无孰轻孰重之分,地位之别也只能相较时代特征而言,无论是在100年前奋力将文言文改为白话文作为人们沟通桥梁的知识分子,还是在100年后无法将二者割舍的我们,说到底终归是一个热爱文字、热爱祖国的普通热血青年罢了!
文言文的前世今生已经将我们最美好的情感记录在了它的历史变迁中。
作者:安庆二中 高二(2)班 何茗蕊 指导教师:杨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