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由上海市社联主办的“多学科视野: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于日前召开。与会者围绕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和交流。
与会学者认为,要用辩证的眼光回顾100年前这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既要看到先驱者对于封建文化的勇猛批判,又要看到他们并非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是提倡用科学精神来认识和继承优秀传统。而要达到准确而全面的认识,就要回到历史现场,从事实的复杂面相中求解、立论。
复旦大学教授姜义华认为,《新青年》不是坐而论道,它推动了一场社会运动。在运动中,新文化运动也实现了自我启蒙,即意识到文化离不开政治,离不开社会大众。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则以详尽的史实表明,《新青年》之所以在上海创刊,与当时上海的文化生态是密不可分的。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沈祖炜认为,尽管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人主张“破旧立新”,但在实践中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推陈出新”的文化发展规律。上海大学教授刘长林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在对待孔学和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反对绝对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倡导综合创新的文化观,主张新文化建设要吸收孔学及传统文化的精华。
会议由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市历史学会、市哲学学会、市伦理学会、市民俗文化学会共同承办。沈国明、杨益萍、洪纽一、章清等与会。 (王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