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207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研究动态>>研究文章
  共有 638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陈独秀与安徽早期革命

  发表日期:2004年12月11日      作者:张皖生     【编辑录入:多声


发表日期:2003年5月15日    作者:张皖生  已经有247位读者读过此文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早年在安庆、芜湖等地举办演说会、结社、办报、办学堂,鼓吹反帝反封建革命,宣传民主和科学;后来他离开安徽后仍通过皖人旅沪、京、宁等组织派人回皖指导和组织安徽的早期革命,发动、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爱国民主和新文化运动,并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品传入安徽,为以后多次派人来安徽传播马克思主义打下基础。

190111月,陈独秀自费留学进日本东京学校,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的学说。1902年春,陈独秀从日本回到安庆。他与潘赞化(安徽桐城人)等在家乡“以中俄新订密约之故……召集各校学生在藏书楼演说”,发起演说会,并在藏书楼设一阅览室,陈列各种革命书刊,传播反对封建专制、鼓吹自由平等的新思想,议论朝政,宣传革命。他又组织青年励志学社,在联络感情,策励志节,并进行军事体育操练,对青年人予以奋勉。陈独秀还准备创办《爱国新报》,旨在探讨本国致弱之源及外国争强之道,唤起同胞爱国的精神。

清末的安徽革命运动、革命思想的传播发轫于安庆藏书楼演说会乃不争的事实,陈独秀给安徽省会安庆带来了反帝反封建、宣传爱国、平等、自由的思想革命的前奏曲。演说的首倡者陈独秀,最后为当局所忌恨、迫害,被迫离开安庆。9月,陈再去日本东京、与潘赞化一道进成城学校。在校学习陆军军事的同时,陈加入青年会,此时的陈独秀已由康梁派转向激进的革命派。

早在1902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东三省收交条约》,规定俄国于19034月在东三省撤军,然俄拒不撤军反而又重占我营口。于是国内拒俄运动兴起,19034月陈独秀迅即回国,联络同志筹组安徽爱国学社,举办拒俄爱国演说。

517日,陈独秀等在安庆藏书楼举办拒俄爱国演说会,其声势超过1902年的规模。陈独秀的演说首先痛斥沙俄帝国的7项无理要求,次以大量史实揭露沙俄侵华的罪行。与会的学生和进步青年赞美陈独秀“真英雄也”。会上成立安徽爱国学社,并公推陈独秀等7人起草学社章程。此外,还议决创办《爱国新报》。

陈独秀希望安徽爱国学社将来联络各省志士,创建国民同盟会。在全国范围传播爱国思想,宣传革命。陈独秀等领导的安徽爱国学社,举办爱国演说是安徽近代第一次反帝爱国的群众大会;安徽高等学堂等学生反对帝俄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安徽近代第一次有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此后,遭安徽高等学堂开除的学生柏文蔚(安徽寿县人)、郑赞丞(安徽霍邱人)等和安徽武备学堂的学生常恒芳(安徽寿县人)、熊成基、范传甲(安徽寿县人)及安徽高等巡警学堂的学生朱蕴山(安徽六安人)等安徽爱国学社的众多青年,成了陈独秀革命生涯中的学生和挚友。陈独秀在安徽播下的革命火种,如星星之火而渐渐蔓延,安徽革命的形势一天天的高涨起来。

    1904年,陈独秀与桐城中学堂学长房秩五、教师吴守一创办《安徽俗话报》,1904331日在安庆正式创刊。纵观23期的《安徽俗话报》,其内容主要是启迪、开发民智,传播革命思想与安徽、上海、北京、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湖北、江西等省市,唤起千千万万群众起来反帝爱国。其历史作用正如蔡元培所说:“……知道陈仲甫君,……做的是表面普及常识,暗中鼓吹革命的工作”。安徽早期革命志士朱蕴山等人也称赞其“最开风气”,特别是影响了安徽的一代革命青年。

   19059月,陈独秀在芜湖李光炯办的安徽公学任教,名为教书,实则干革命工作。安徽公学“以培养革命干部、散布革命种子为教育学生宗旨。”当时与陈独秀一起任教的还有陶成章(光复会主要领导人)、周震麟(华兴会的主要成员)及柏文蔚、江彤候(安徽歙县人。江彤候与柏文蔚、赵声等人曾在南京组织强国会,皆志同道合的友人)、苏曼殊等各地方革命领袖人物。本省各地学堂皆唯安徽公学的马首是瞻,造就了一大批革命青年和志士仁人。

    为了促进安徽革命形势的发展,陈独秀与柏文蔚等人进行以寿县为中心的皖北之游,串联淮上革命分子。旨在用武力推翻清王朝,吸引了石敬五(石德宽)、宋健候(宋玉琳)(石、宋等皆黄花岗起义中安徽籍烈士)众多进步青年加入革命队伍。此后,陈、柏又与原安徽武备学堂学生常恒芳等于1905年夏创立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岳王会,陈独秀任岳王会总会长。常、柏各任安庆、南京两部的分部长。安庆岳王会分部的会员多为熊成基等新军的中下级军官、士兵。他们按总会长陈独秀的要求,在新军士兵和各种军事学堂中散发《猛回头》、《警世钟》、《革命军》等革命读物,宣传兴汉反清、鼓吹革命。

    1906年暑期,陈独秀与苏曼殊去日本考察,结识了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的安徽桐城人光宣甫、光明甫,并与江彤候等人友情日深(陈、江、光氏兄弟俩人皆是安徽同乡,又是清末秀才,加上留学日本的学谊和投身革命的志趣,又加上前述的柏文蔚、常恒芳、朱蕴山等人的革命情谊,这些为陈独秀在安徽早期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及指导安徽建党、建团、安徽第一次国共合作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此后又很快联系激进民主革命党人章士钊、刘师培等携手来皖江执教,继续影响一代革命青年起来反帝反封建,开展革命活动。

    1907年,安徽省安庆爆发徐锡麟领导的常恒芳、朱蕴山等众多志士参加的安徽高等巡警学堂起义。190811月岳王会安庆分部的骨干熊成基、范传甲等领导的安庆马炮营起义,影响甚大,将安徽反对封建清王朝的革命推向新的高潮,为后来辛亥革命的武装起义,新军首先发难起了革命启示作用。

    辛亥革命爆发后,安徽临时会议于19111212日选举孙毓筠为都督,并成立军政府。孙仰慕留日学友陈独秀的才识,便电召陈返皖任都督府秘书长。陈想借此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皆因旧势力的顽固而未能施展抱负。1912年初,陈独秀组织皖人旅沪同乡会成立“全皖工赈办事处”,以赈济安徽灾民。陈独秀等人担任议董募集资金修建大堤。后陈独秀与孙毓筠政见分歧,辞去秘书长一职。19124月,陈独秀重办安徽高等学堂并自任校长,后为教务主任。其间在学生中宣传革命,后因政事繁忙离校。

    19126月,“适安徽葛应龙所部兵变一营,全城惶恐,不可终日”,陈独秀赴浦口,便劝柏文蔚速回安庆,主理安徽政事。此际袁世凯也电令柏文蔚署理安徽都督。柏旋即返宜接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又任命陈独秀为秘书长。柏文蔚“一面求吾皖内政之完整,一面又防袁(世凯)氏之叛国。如此机要,只有陈独秀、徐子俊、徐介清相与计议”。陈竭力相助柏文蔚以安徽都督府名义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政策,“计划皆定,即等举行”,后为袁世凯政变称帝所中止。其间,柏文蔚在安庆焚烧英国鸦片一事,亦为陈独秀所尽力主张的。

  19134月,柏文蔚应召离皖赴沪,与孙中山共同商讨袁大计,行前,又委陈独秀临时代行民政长官之职。19137月,二次革命爆发,陈独秀协助柏文蔚制订讨袁计划,并起草《独立宣言》。717日,安徽宣布独立。时局动荡,社会极其复杂,陈的革命措施难以落实。讨袁失败,此时陈独秀面对的是与旧民主革命势力中的锐变群体、顽固封建势力斗争之险恶环境。期间,柏文蔚的部下“龚振鹏由正阳关回芜湖以来态度大变,惨杀无度”,“都督府秘书长陈仲甫(独秀)因其残暴痛斥其非”,被当地驻军龚振鹏捆绑扣押险遭枪决。陈常说:“怕死的不革命,革命的不怕死。”此际,陈独秀为国家大事,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安徽的革命青年和志士仁人。

    讨袁失败后,19147月,陈独秀由东渡日本进了雅典娜法语学校学习,其间帮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陈独秀协编该杂志时,以文会友,友人有李大钊、高一涵(安徽六安人)、高语罕、易白沙、张东荪、梁淑溟等人士,这些人士中大多数在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中成了领军人物。

    陈独秀觉得旧民主主义思想救不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19156月,陈独秀等回国。此时陈更明确地指出: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1915915日,陈独修主撰、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同时也掀起了一场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民主革命的思想革命。1918115日,《新青年》由陈独秀一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成立编委会。编委会7人先后任教于北大文科,皆是新思想阵营中的主将。除安徽的胡适(绩溪人)最早参加编委会并撰稿外,后来梅光迪(安徽宣城人)、高一涵(安徽六安人)也参与撰稿和编辑。另外,安徽寿县青年高语罕、桐城人光明甫成为《新青年》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是那时青年导师,解放思想的号角,反封建的旗帜。《新青年》对青年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正如时为湖南省立一师的学生毛泽东在与斯诺谈该杂志时回忆道:“《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时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一时成了我的模范”。可见《新青年》对全国青年学生的影响之大。

   在古老而没有民主传统的安徽,陈独秀、胡适、梅光迪、高一涵、程演生(安徽怀宁人)、王星拱(安徽怀宁人)、高语罕、蔡晓舟、光明甫、刘著良(安徽桐城人)等皖籍人士通过师生亲友的多种渠道将《新青年》传入安徽境内。以传播科学民主为宗旨的《新青年》,反孔非儒,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力倡文学革命、推动新文化运动,唤起了一代安徽热血青年、革命志士仁人起来进行一场思想革命,开展新文化运动。新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安徽青年积极响应和参加五四爱国民主运动,而五四运动把新文化普及到全省城市、县、镇中的知识青年和志士仁人。这样安徽省城安庆出现了蔡晓舟、周新民、方乐周、舒传贤、许继慎、杨溥泉、彭干臣、皮言智、童长荣、王步文、张友鸳、韦素园等,芜湖出现高语罕、李克农、钱杏邨、蒋光慈、吴葆萼等全省各地的一大批革命青年及其领袖,他们高举着科学民主的大旗走上革命的征途。

   对安徽革命青年、志士影响较深的刊物还有《每周评论》,该刊物撰稿人有陈独秀、李大钊、高一涵等人,由陈独秀负书记及编辑之责。《每周评论》是个针砭时政的刊物,它和《新青年》共同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将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推向新高潮,解放了一代知识青年的思想。安徽安庆市籍的陈独秀在全国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不言而喻他对安徽的青年群众政治思想起的领导作用,使安徽产生了层出不穷的优秀革命青年。

   1920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在上海陈独秀忙于建党的同时,由北京大学皖籍教授高一涵、程演生及蔡晓舟等人于192087日发起成立旨在驱逐安徽军阀,改进皖省政治的“旅京皖事改进会”。在旅京皖事改进会成立一周年后,在上海的陈独秀联络其留日时的校友潘赞化、光明甫等15 人发起成立“旅沪皖事改进会”,旨在为“旅京皖事改进会”的“援应”,陈独秀等主张:1、废除督军,在废督尚未实现以前,则合力驱逐倪嗣冲,并拒绝复辟派张勋、姜桂题等做倪后继;2、解散省城及各县“公益维持会”,剥夺该会会员的公民权;3、整顿教育,其入手办法,则撤换本省不称职的教育当局,以有学识不负人望者充之。至中学师范校长,非在专门学校以上毕业者不得滥竽充数。陈独秀要求旅京、旅沪两个“皖事改进会”为上述各项办法要分途积极进行。并“函知省城及各县同时并起,联系一致,冀收众擎易举之功”。

   19201019 日,在陈独秀的组织下,安徽旅沪各团体发表宣言,重申4项主张:1、废督裁兵;2、实行自治;3、驱逐“公益维持会”;4、整顿教育。嗣后,在陈独秀的授意下,旅沪皖事改进会、旅京皖事改进会等团体即派光明甫、孙希文、常恒芳、管鹏、蔡晓舟、杨亮功、刘著良等人回皖联络各界,具体组织指导安徽内地的“废督、裁兵、自治”、“整顿教育”的斗争,在安庆、芜湖等地专力于引导学界的革命活动。

在陈独秀的关心下,旅京皖事改进会所派的人积极地指导安徽各界群众开展爱国爱民主运动。1920916日,安徽督军倪嗣冲因病被免职。当时北京政府任命张文生暂署安徽督军。103日,陈独秀在忙于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同时,又抽空召集旅沪皖事改进会的成员,并邀请安徽旅沪自治协会、皖民公社、安徽新社、安徽救国代表团等各团体开联席会议,决定各团体联名发表宣言,联络旅京、申、宁等地安徽同乡,协助皖省各团体、各界群众齐力驱逐张文生督军。1920年底,陈独秀又带领旅沪皖事改进会通电旅京、津、沪、宁等地的安徽同乡及安庆、芜湖各团体一致声讨、驱倪。此举对觊觎安徽省张职位的倪道烺及其走狗迎头一击。另外还反对倪道烺妄图搜刮百姓以充新安武军饷,操纵安徽省临时议会强行通过所谓“一五加征”、“八分米厘”两案。此后陈独秀继续带领旅沪皖事改进会、旅京皖事改进会等革命团体改造安徽省教育。在陈的影响下,胡适、陶行知等皖籍教育界的著名人士也来安徽参与安徽教育的改造,反对军阀、议会的爪牙把持学校,驱逐反动校长,推举光明甫、刘著良、刘希平、王霭如等进步人士分别担任安徽法政专门学校、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芜湖的安徽省立第五中学、合肥二中的校长。发动安徽学界、教界及社会各界反对安徽反动当局对蔡晓舟、高一涵等进步人士的通缉等。对安徽“六二”学潮、反对军阀马联甲、反对第三届省议会贿选、反对吕调元省长、拒绝李兆珍长皖等一系列革命斗争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要求旅沪皖事改进会、旅京皖事改进会紧密团结沪、京、津、宁等地安徽各团体,多方联络革命人士回皖,与安徽各革命团体一起,继续与安徽的军阀当局做不屈不挠的斗争。陈独秀等人在安庆、芜湖等地专力引导学界的革命活动初见成效,诚如1923年陈独秀在《向导》上发表的题为《安徽学界之奋斗》一文,对安徽学界、教界的革命斗争予以极高的评价:“安徽学界又称是全国之领袖”。

安徽学界、教界出现了革命的新局面,并逐步扩展到社会工、农、商各界,这一切为激发安徽人民将安徽早期民主运动推向高潮,为陈独秀指导安徽的新文化运动结合宣传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安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上一篇:张西曼为陈独秀辩诬
下一篇:陈独秀与中国知识分子命运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100300]
 · 独立高楼风满袖[91827]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7780]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4929]
 
 相关文章:
陈独秀与安徽早期革命[6383]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