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1日,是赵朴初先生逝世三周年。我再一次把先生辞世前展示的遗嘱找出来,细细地拜读:
关于遗体的处理,我曾在二十多年前写过遗嘱,置书橱屉内,不知缘何失去,今尚记忆原文大概,再书之:
遗体除眼球献给同仁医院眼库外,其他部分凡可以移作救治伤病者,请医师尽量取用。用后,以旧床单包好火化。不留骨灰,不要骨灰盒,不搞遗体告别,不要说“安息吧”。
生固欣然 死亦无憾
花落花开 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 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 不劳寻觅
一九九六年十月书于北京医院
赵朴初
遗嘱中的八旬偈语,哲理深博,诗意高雅。读完了这首偈语,一位伟大的智慧之星,大慈大悲的行者,无私无畏的哲人,清廉正直的领导人,像一座巍巍的丰碑,立在了我的心中。不,绝不仅此,朴老在世心中广容众生,与众生心心相映,他的音容形象,将立在众生之心,永不泯灭。
佛家作诗曰偈,作文曰别。历代禅宗高僧在辞世之前,往往要说偈语,或总结一生事业、操行,或勉励后僧如何修行。朴老的八句偈语,喻意博深,对仗有韵,也是不可多见的精萃美诗。
前四句,朴老表达了他对生死的观点。既有禅意,又有辩证法。涅槃经曰:“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般若波罗密经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佛学里说生死是因缘,生是因死是果,生死乃因果关系。唯物辩证法说生死是自然现象,有生就有死,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朴老一生,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为宗教做了数不清,道不尽的善事,以国家兴旺、民族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宗教广布佛缘为己任,不畏艰难险阻,不畏强权豪势,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抗日战争开始,“八·一三”上海战事爆发,日本空军于8月14日在上海狂轰滥炸,这时朴老在济难会工作,曾亲自记载这段经历:“我和吴大琨举了一面红十字旗,带领一大批难民浩浩荡荡从云南路转到西藏路朝北走,先到宁波同乡会,我们爬过铁栅栏,打开大门,把一批难民先安置下来。从宁波同乡会出来,我们转入北京路,到了金城大戏院(既现在的黄浦剧场),又有一大批难民进去了。一夜之间,我们设立了十几个临时收容所,把难民暂时安顿下来。”上海沦陷后,他一直与中共地下组织保持联系,以“移民垦荒”为由,有组织地输送了3000多名青年参加新四军抗日。建国后,朴老有一次随团乘飞机出国访问,途中飞机出了故障,机上服务员让大家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机上各位都还镇定,但终不觉有些紧张。唯有朴老手拿一把扇子,若无其事的坐着。这次故障有惊无险。事后,同机的一位领导说:“从他当时的安详自若,我感到学佛确实有点道理的。”1996年元旦,朴老曾发一次重病,当他刚刚苏醒后,口占一诗,让人记录下来,诗曰:“一息尚存日,何敢怠微躬。众生恩不尽,世世报无穷。”朴老生于乱世,辞于盛世,花开见佛,果满成功。所以,他才写出“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朴老的喻意是指一切正义的事业,都是有根之花,有开有落,有源之水,水流不断。华严经曰:“一切众生归为树根,诸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浇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又说:“是故,菩萨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正果。”这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人生观的具体实践。朴老一生,追求真善美。他所从事的善事,落脚点在于“普渡众生”,即为人民大众做好事。他的事业深深地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就象有根之花,花落还开,有源之水,水流不断,日月经天,兴旺发达,一代一代地不断传下去。朴老以超人的智慧卓识,精辟地分析和总结了近两千年来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兴衰演进的过程,倡导了“人间佛教”的思想。把佛教思想融入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公开号召佛教徒发大愿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1959年朴老写过一首《让宪法进庙门》的诗。诗中写道:
佛陀教信徒们行善止恶
要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要求每个人过正当的生活
禁止对别人的威吓、奴役和掠夺
消灭剥削和贫困
这是我们的宪法的庄严使命
这才能真正实现“众生平等”
这才能真正实现“国土严净”
可惜,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宗教信仰自由,到了“文化大革命”时,随着“宪法”被公然践踏,宗教信仰、宗教事业统统都被砸碎了。在中国的大地上一时鲜花凋零了,流水枯竭了。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朴老坚信“花落还开,水流不断”的真理。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仍然奋不顾身,冒着危险为佛教事业做出许多特殊的贡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万象更新,佛教事业,随之宝镜重光,法炬复燃。朴老说:“瞻望未来,前程似锦,春回大地,万卉争妍,佛教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偈语的五、六两句,表达了朴老的虚怀大度。他自谦地说,我没有什么了不起,也不需要别人说“安息吧”。其实不然,朴老逝世,《人民日报》刊登的赵朴初同志生平中对他的评价是“赵朴初同志的一生,是不断探索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国家和人民事业忠心耿耿、奋斗不息的一生。赵朴初的同志豁达大度,识大体、顾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简朴,清正廉洁,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和广泛赞誉。赵朴初同志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佛教不承认人死了还有“灵魂”。安息是西方的说法,既没有灵魂,也就不要说“安息吧”。
偈语最精萃的部分是最后两句“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就诗的表达形式来说,达到了极富浪漫的诗意;就思想内容来说,表达了他的精神世界达到了大彻大悟,把自己的一生和未来融入宇宙自然之中,到了清净的世界。既然这样,也就不要烦劳生者为他寻觅。他在遗嘱中说:“不留骨灰,不要骨灰盒,不搞遗体告别”就是不劳寻觅的具体体现。
清风明月,在《五灯会元》卷二里有这样记载:弟子问道于崇慧禅师(俗姓陈,唐四川彭州人,住舒州天柱山22年,是牛头宗5世智威禅师的弟子)。师曰:“万古长青,一朝风月。”就是说,佛法是万古长存的,风月每日不同,就看每个人自己的修炼和领悟了。自己的心境修炼到与清风明月为伴的境界,就可以与佛法万古长存相融合了。世间修行的人很多,做到的人很少。朴老在与历代高僧大德相比,是修炼果满成功者之一。
朴老一生明月清风,精神万古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