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232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研究动态>>研究文章
  共有 15598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五四时期陈独秀伦理思想探析

  发表日期:2004年12月14日      作者:方晓珍     【编辑录入:多声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大变革时期。辛亥革命失败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陈独秀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认定“伦理之觉悟为吾人最

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遂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对当时封建军阀政

府和封建顽固派掀起的尊孔复古的反动思潮,尤其是对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发动了

最猛烈的抨击,极大地震动了中国思想界。

长期的封建统治中,儒学作为入世哲学,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伦理道德结合得十分紧密,成

为人们共同信奉的最高准则。共同的心理气质,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儒学中的逆来顺受

、明哲保身、因循守旧、尊卑等级等落后思想,使人们形成了含蓄、深沉、内向的个性,因

而容易产生自我满足、安于现状的保守心理,而资产阶级的那种进取主动精神、独立开拓思

想、平等自由观念则难以为人接受。陈独秀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政治现状的

冷静分析,基于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总结和对欧洲各国“解放历史”的借鉴,觉悟

到:欲求中国社会政治的真正革新与改造,就不能不先做国民的思想启蒙工作,即引导大多

数国民把“伦理之觉悟”以至“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认作“救国之要道”或视之为“根本

之救亡”。他认为,救亡和启蒙的相互关系应该是:启蒙以救亡为目的,而救亡必离不开启

蒙,但在救亡的各个环节中,启蒙工作甚至更重要,更带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国欲求进步与

发展,便不能不彻底废除旧道德,建立新道德,使国民在价值取向上与现代社会相合。因而

,他采取历史主义态度,对孔子及其道德学说作了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他说:“孔子生长

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

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

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

焉。”①(P85)他认为“一种社会产生一种学说”,任何一种学说都必然随社会

的变迁而变迁,随时为新旧,“乃进化的而非一成不变的”。他说:“宇宙间精神物质,无

时不在变迁即进化之途。道德彝伦,又焉能外?”①(P81)他特别强调指出:“盖

未知道德之为物,与真理殊,其必以社会组织生活状态为变迁,非所谓一成而万世不易者也

。”①(P87)

所以,反对孔教,并非反对孔子个人,也并非说孔子在古代社会无价值,而是因为孔子之道

“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相背驰”,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他尖锐地指出,

儒家的“三纲五常”是“奴隶的道德”,忠孝节义是“吃人的礼教”,“儒者三纲之说,为

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

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

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者,三纲之说为之

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

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②(P37-38)他揭露说:“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

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③(P41)他认为“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

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

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③(P41)又说:“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

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因为民主共和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

、伦理观念,和君主专制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全然相反,——一个是重在平等

精神,一个是重在尊卑阶级,——万万不能调和的。”④(P103)在陈独秀看来,封

建宗法制的纲常等级制度(即封建尊卑等级制),同共和制度是绝不相容的,只有彻底废弃

以儒家“三纲说”为中心的“奴隶道德”和封建等级制,才能建设真正的共和制和“国民政

治”。这显然把问题绝对化了,有形而上学的倾向。不过,在当时,为了冲击数千年来禁锢

人们思想的封建儒学传统,就需要这种彻底革命的斗争精神。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及民主革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陈独秀伦理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刻

性。在成为马克思主义信徒之前,作为一个杰出的人道主义者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以“

先知先觉”的远见卓识和多元开放的文化心灵,将民主与科学引进中国,大大拓宽了伦理思

想的内容。

一是从经济关系探讨道德观念转变的必然性,这比鸦片战争以来国人的自我怀疑要深刻得多

。陈独秀认为,伦理观念的变迁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必

然产生与之相应的伦理观念。他说:“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举凡国家社会之组织

,无不为经济所转移所支配。古今社会状态之变迁,与经济状态之变迁同一步度。”⑤

P19)“现代生活,以经济为之命脉,而个人独立主义,乃为经济学生产之大则,其影

响遂及于伦理学。故现代伦理学上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

,其说遂至不可摇动;而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进。中土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

为人妻者,既失个人独立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①(P82-83)当中国社会

经济尚未达到陈独秀所期望的“现代”标准时,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

乱与失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不是中国旧有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是

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滞后于意识形态的变迁。正因如此,五四对传统秩序的破坏也要严重得

多,它触及了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根基,使“秩序危机”达到近代以来空前的程度。但是,

当我们冷静反省当年的情况,我们不得不承认五四对旧秩序的破坏具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其

理论本身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陈独秀心目中的现代文明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的现实,民主政

治的选择在中国人生存、生活条件没有根本改变的时候,只能是美好的向往。中国最需要的

是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商品经济获得充分发展,自由、平等的商品交换原则

在经济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时候,民主政治才能真正实现。“如果资产阶级实行统治的经济条

件没有充分成熟,君主专制的被推翻也只是暂时的。人们为自己建造新世界,不是如粗俗之

徒的成见所意想的靠‘地上的财富’,而是靠他们垂死的世界上历来所创置的产业。他们在

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必须创造新社会的物质条件,任何强大的思想或意志力量都不能使他

们摆脱这个命运。”⑥(P172)这不仅是陈独秀等五四思想家留给我们的思维教训,

而且是今日知识分子所应该达成的基本共识。

二是主张个人的完全发展,积极要求自我解放,并强调个人主义与群体意识相结合。陈独秀

认为个人的完全发展,乃是人类文明进化之“大的”。他说:“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

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

,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

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⑦(P5)在陈独秀看来,自我解放包含两重意义:其一,完成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其二

,“不应主我而奴他人”。他反复强调要尊重个人独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号召青年树立个人

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人生观。他说:“社会的文明幸福,是个人造成的,也是个人应该享受的

。”“社会是个人集成的,除去个人,便没有社会;所以个人的意志和快乐,是应该尊重的

。”⑧(P126)“集人成国,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

国家之权亦巩固。”②(P37)陈独秀的这些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因为每个人

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奴役他人的人,也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不能完成

完全独立自主自由的人格。陈独秀的思想包含了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以及对人的

自由的关注,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人道精神,具有反封建的战斗意义。同时,陈独秀在文章

中又流露出强烈的群体意识,他说:“人生在世,个人是生灭无常的,社会是真实的存在。

”“社会是个人的总寿命,社会解散,个人死后便没有连续的记忆和知觉。”“个人的生命

最长不过百年,或长或短,不算什么大问题,因为他不是真生命。大问题是什么?真生命是

什么?真生命是个人在社会上留下的永远生命,这种永远不朽的生命,乃是个人一生底大问

题。”⑨(P434)这些观点很近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意味着群体为主、个人为辅的

观念。

三是热烈歌颂功利主义,特别强调个人幸福与社会利益相一致。陈独秀基本上承袭了英人边

沁和约翰·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把功利主义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伦理道德的最高原则。

他认为功利主义是争取民权自由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他说民权、自由、立宪共和与功利

主义在形式上虽非一物,但它们在近代文明上是同时产生的。“功利主义之所谓权利主张,

所谓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等,乃民权自由立宪共和中重要条件。”(10)(P213)又

说:“自约翰弥尔(J·S·Mill)‘实利主义’唱道于英,孔特(Comte)之‘实验哲学’

唱道于法,欧洲社会之制度,人心之思想,为之一变。”⑦(P7-8)陈独秀主张自利

主义与社会自利相结合。他说:“天下无论何人,未有不以爱己为目的者。其有昌言不爱己

而爱他人者,欺人之谈耳……故自利主义者,至坚确不易动摇之主义也。”⑦(P16)

但是他极力反对极端自利主义者,认为极端自利主义者“不达群己相维之理,往往只知有

己不知有人,极其至将破坏社会之组织”。他解释说,人是群居的动物,文明愈进,“则群

之相需也愈深”,所以,自利主义者不应仅局限于个人的自利,而应扩充到社会,做到自利

主义与国家自利、社会自利、人类自利相结合,否则,“人类思想生活之冲突无有已时”

(11)(P804)。因此,他认为个人自利和社会自利相结合、个人人格之自觉与人群利

害互助之自觉相结合是新伦理道德的准则。

陈独秀强调不能把功利主义与图利贪功混为一谈。他在批评《东方杂志》记者把功利主义看

成是图利贪功的观点时指出,功利主义与图利贪功本非一物,图利与贪功同属恶的方面,与

功利主义恰“为相反之正负两面”。“自广义言之,人世间去功利主义无善行。”(12

)(P185)近世文明社会“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向,万马奔腾

,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12)(P385)因而物质文明制度和人心为之大变

。他指出,《东方杂志》记者的错误就在于不了解功利主义之真价值及其在欧美文明社会发

展中之功绩,错误地把功利主义看成是贪鄙、不法、苟且、势利之物,这是对功利主义恶意

的歪曲。陈独秀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是求乐避苦的,但追求个人幸福不应损害国家、社会利益

。他说:“人之生也,求幸福而避痛苦,乃当然之天则。”(11)(P805)又说:“

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

递相授受,以至无穷。”⑧(P127)“幸福之为物,既必准快乐与痛苦以为度,又必

兼个人与社会以为量。”(11)(P805)因此,人的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是“内图

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既要力求个人幸福、个性自由,又要努力对社会做贡献、

对他人有利。

陈独秀的伦理思想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同政治思想紧密相连,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实践性

。围绕发愤图治、爱国御侮的思想主题,其思想方法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在考察、讨论、

分析和论述任何问题时,先确定一种参照系,而这一参照系便是先进的西方文化,或曰“近

世欧洲之时代精神”;二是在确立参照系的基础上,则充分强调中与西、旧与新,即参照对

象与参照系的尖锐对立,反对调和折衷,认定两者必取其一;三是因以图根本改造(革新)

为目的,故首先立足于破坏,强调破字当头,以破坏带动革新;四是由于新文化运动在相当

程度上是以论战的形式展开和深入的,因而为了求得论战的胜利(从思想主张到舆论气势)

,陈独秀承认并采取矫枉过正的思想方法。这些特点,主要是由那个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斗

争环境所决定的。在今天看来,不免有些简单化、形而上学、片面性,然而这种情况,的确

又是当时开展思想文化斗争所必需的,事实上也是有效的,用鲁迅的设喻来说,好比是为了

开“窗户”,必先言“拆屋顶”,因为否则连“窗户”都开不成。陈独秀的思想虽然是深刻

的,但因其思想方法特点,他的思想并不复杂,也少有矛盾,相反却是表现得相当的简洁明

朗。可以说,这是处于中西文化发生最尖锐最严酷的冲突时期,中国激进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的一种最实际有效的思想形态。陈独秀说:“今兹之役,可谓新旧思潮之大激战”③

P241),“现在世上是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

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道路”。(13)(P22)面对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陈独秀

既有正确的选择,又不遗余力地引导国人步入光明之道,并以充满激情和富有理智力量的著

述言论来反复阐述、证实这种选择和引导的毋容置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便是陈独秀在“

五四”时期的总的思想特征,这种思想特征显然是最集中最深切地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

,代表了当时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最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如果说,戊戌维新只是在客观上朦

胧地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辛亥革命又只是为追求这一目标从政治变革的形态上作了一

次并不太成功的尝试,那么陈独秀倡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疑是对中国现代化的实现

寻找了一条虽非捷径但却是更为切实的道路。唯其如此,陈独秀的伦理思想,在中国近现代

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产生了极为广泛的深远影响。

当时曾有读者致函陈独秀说:“足下之伟论,……使吾人精神界若顿换一新天地。由此浸灌

成长,仆知后来者之视足下,亦将如今人之视孙黄辈为政治革命之前驱也。”(14)

孙中山先生当年也对他的党内同志说:“陈独秀等人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

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

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

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

皆此之故。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15)。毛泽东提到陈独秀时说

:“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说所可以比拟。”“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16)后来的事实充分证明,无论是《新青年》的普通读者,还是像孙中山这样的

革命活动家,甚或像毛泽东这样的共产党领袖,他们对于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伦理思想

的价值意义和历史地位的评价,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参考文献:

①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A].独秀文存[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

87.

②陈独秀.一九一六年[A].引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卷)[C].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③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A].独秀文存[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

987.

④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A].独秀文存[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7.

⑤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A].独秀文存[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

987.

⑥马克思.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⑦陈独秀.敬告青年[A].独秀文存[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⑧陈独秀.人生真义[A].独秀文存[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⑨陈独秀.欢迎湖南人底精神[A].独秀文存[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10)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A].独秀文存[C].合肥:安徽人民出

版社,1987.

(11)道德之概念及其学说派别[A].转引自罗炽,简定玉.中国德育思想史纲[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12)陈独秀.质问《东方》杂志记者[A].独秀文存[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

社,1987.

(13)陈独秀.克林德碑[A].独秀文存[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14)曾毅.致陈独秀[J].新青年,第3卷第3号.

(15)孙中山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6)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上一篇:陈独秀科学思想评析
下一篇:毛泽东谈处理陈独秀问题的三点教训

 相关专题: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100299]
 · 独立高楼风满袖[91826]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7779]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4928]
 
 相关文章:
五四时期陈独秀伦理思想探析[15598]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人:SuBin

IP:222.94.130.24

发表人邮件:fdsfsd@126.com 发表时间:2007/6/26 1:32:00
    全国飞机票联盟 飞机票 打折机票 特价机票 国际机…[详细内容]
发表人:SuBin

IP:222.94.130.24

发表人邮件:fewfew@126.com 发表时间:2007/6/25 14:25:18
     Google排名 汉服 [详细内容]
发表人:SuBin

IP:222.94.130.81

发表人邮件:fewfew@126.com 发表时间:2007/6/24 12:38:41
    alnico hot water heater 无缝钢管 脊髓空洞症 L…[详细内容]
发表人:sdaoesee

IP:220.179.173.155

发表人邮件:sdaoesee@126.com 发表时间:2007/4/26 12:38:07
    好 Good,俺非常的支持! World of warcraft gold [详细内容]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