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240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研究动态>>研究文章
  共有 5227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陈独秀研究新视角

  发表日期:2007年6月13日   出处:《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天兵     【编辑录入:西城大官人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第一任领导人,他所生存的年代,他的独特个性,注定他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而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纵观陈独秀的一生,最能反映他跌宕起伏的政治命运的时期,正是他与莫斯科产生难以消解恩恩怨怨的时期。透过这长达20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不仅可以真切地看到在莫斯科影响下陈独秀如何奏响他的政治生活的主旋律,而且可以深刻地体味到中国共产党与斯大林、联共(布)、共产国际之间难以言表的情结。

  中国共产党与莫斯科有过长达40年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在相当程度上指导和帮助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但也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不利影响。《陈独秀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就是在充分利用俄罗斯解密档案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有关资料,对陈独秀与莫斯科的关系进行全景式描写,充分展现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与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及其控制下的共产国际之间复杂曲折的关系,以及在此背景之下陈独秀走上反对斯大林道路的历程。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莫斯科与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该书根据大量的解密档案史料和国内相关资料,通过国共(党内)合作、中山舰事件等具体事例,揭开一段发生在陈独秀、中国共产党与斯大林、联共(布)、共产国际之间的比较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莫斯科将大革命失败的责任推到陈独秀身上,或者是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身上。陈独秀不仅被免职,而且背上了“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的罪名。该书以大量的解密档案史料,以及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中共中央等方面的争论文章和通信等,重点反映这一时期陈独秀与莫斯科之间的纠葛。

  该书是一部研究陈独秀与莫斯科关系的作品。从全书看,作者花了大力气钻研了大量的俄罗斯解密档案史料、国内相关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以及一些当事人的文章、回忆录等,力求把这段历史的复杂曲折性再现在读者面前,又能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见地的看法,有助于读者丰富、深化对这段历史和相关问题的认识;对这段历史和相关问题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根据书中提供的大量资料,形成自己的看法。加上全书采用纪实手法,语言流畅,文字通俗,事例生动,有较强的可读性,可以说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它集资料性、学术性于一体,是国内第一部反映陈独秀与莫斯科关系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陈独秀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的空白。

  书中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影响陈独秀一生功过评价的三个重大问题:一是中国大革命失败的责任。二是大革命时期陈独秀错误的定性。三是成为中国托派领袖后的陈独秀。

  该书虽名为《陈独秀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但它讨论的不仅仅是陈独秀与斯大林和联共(布)、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等之间的个人感情纠葛,尽管他们个人之间的感情好恶对中国大革命有着重要影响。也就是说,本书是在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这个更大的范围内谈论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没有把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的一切问题都简单地归结为他们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总体上看,这本书充分利用俄罗斯解密档案资料及国内相关资料,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大革命时期及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共产国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观点的把握上能注意分寸,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对相关资料的取舍也比较恰当。目前国内已出版有多种陈独秀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大多没有充分运用俄罗斯解密档案资料。该书的特色就在于它能充分利用俄罗斯解密档案资料,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全面了解陈独秀、了解早期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新的视角。


上一篇:再论陈独秀与顾准
下一篇:从苏东教训看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100301]
 · 独立高楼风满袖[91830]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7780]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493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