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357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研究动态>>感悟随笔
  共有 16115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附图)

  发表日期:2004年12月11日          【编辑录入:多声


发表日期:2003年4月17日  出处:《中华读书报》    已经有57位读者读过此文

 

align=center

它至今仍静静地隐在曲里拐弯的箭杆胡同里。它已衰败不堪——门楼残损破旧,院内拥挤杂乱。它就是被蔡元培称为“‘五四’运动时代之急先锋”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创刊时编辑部旧址今天已无从考证),主编陈独秀。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1月,陈独秀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即随其北上。陈独秀租居的箭杆胡同9号是座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它同时也成了《新青年》编辑部新址。当年与此院东邻的是北大三院(今已成为一家机关的办公地)。《新青年》以北大为依托,因而在它周围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思想者和文化先驱,他们是:李大钊、钱玄同、胡适、鲁迅、周作人、刘半农等。那时,“《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鲁迅语)。这座今天看来极不惹眼的小院,当年由于他们的往来于此而成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部”。深深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与历史进程的“五四运动”,也是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刊物,它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后国人的精神与社会旧貌依然的中国,率先竖起了“民主”、“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和蒙昧发起攻击。它反对旧伦理、旧文学,倡导新道德、新文学,并向民众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是以提倡白话文作为文学革命的突破口,它从1918年起几乎全用白话。在《新青年》上曾发表有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我国第一部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鲁迅著),鲁迅的《孔乙己》、《药》等作品以及沈尹默、刘半农、胡适、陈衡哲等人的白话诗也都刊载于《新青年》上。十月革命后的1919年5月,《新青年》上还刊出了李大钊编辑的“马克思研究号”,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引介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与资本集中说。《新青年》内部也存在对立的观点,胡适发表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就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但毋庸置疑,这本每期100页左右装帧素朴的学术刊物,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丰足的思想动力。毛泽东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讲到:“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来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1935年为《新青年》重印题词的胡适说:“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20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

1920年9月,陈独秀回到上海,《新青年》编辑部也从北京迁移到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二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自八卷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仍由陈独秀主编。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后,它一度成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近读《文汇报》,得知1959年即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新青年》上海编辑部旧址,在今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又成为人们关注的地方。而北京的这处《新青年》旧址不仅未被列入任何一级保护单位,且连块标志小牌也没有,只能任其衰败下去。在我画这幅《新青年》旧址写生时,不远处的北池子大街正在大兴土木,真不知它以后的命运如何?

《中华读书报》




上一篇:论陈独秀研究之深化
下一篇:全国第五届陈独秀学术研讨会会场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100301]
 · 独立高楼风满袖[91829]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7780]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4930]
 
 相关文章: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附图)[16115]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