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97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陈研通讯>>陈研通讯
  共有 9542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发表日期:2008年8月26日      作者:唐宝林     【编辑录入:李银德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在前面,回顾中国近代史,怎样评价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本来是中国史学界不应回避的任务。但是,由于在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被国民党统治当局视为「共匪首领」,悬偿万金缉拿;共产党和第三国际则把他当作破坏革命的反面人物进行严厉批判,所以,评价陈独秀的问题,无论在1949年以前的国民党时期,还是之后的共产党执政时期,学术界都把它当作严重而敏感的政治问题加以回避。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提倡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人物,为学术界做这个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于是,学术界在陈独秀问题上,就出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每年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几十篇论文和出版多部著作,在现实政治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人称这种现象为「陈独秀热」。

  本人也在这个热潮中做了一点工作,并担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陈独秀研究会执行会长,主编会刊《陈独秀研究动态》,还每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的「史学前沿」课程中,讲授《陈独秀和中国托派》专题,对陈独秀问题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下面就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地位问题,谈几点看法,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考察,陈独秀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传统的封闭保守的封建主义统治的国家,被西方列强的炮火轰开了大门。从此,中国人民除了继续受到封建压迫之外,还要受到外来的侵略之苦。国家和人民贫穷衰弱到了极点,被侮称为「东亚病夫」。东西方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大的如英美法,小的如葡萄牙,都可以任意地欺侮她,提出种种侵略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中华民族面临着被瓜分和灭亡的危险。于是有些中国人,首先起来为中国的近代化而奋斗,提出种种使中国独立富强的主张:

  先是在清朝统治集团中,分化出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搞起了「洋务运动」。他们的口号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在维持封建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改革,从西方购买先进的武器,在国内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军队入手,加强政府的军事力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镇压人民的反抗(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受到的启发),但客观上也有加强国防,抵御外国侵略,实现中国「自立自强」的作用。而且由于建立和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的需要,必须引进科学和近代工业,于是带动了矿务、轮船、电报、铁路、纺织等近代资本主义工业、近代科学和教育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正式开创了对外开放,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大量翻译引进外国科学知识的书籍,邀请外国管理和科技人才来华和中国向外派遣留学生制度的先河。但是,由于保守派势力的反对和1894年中国海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派的改革终于破产。

  于是,洋务派代表人物由于在外国列强入侵过程中代表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又是镇压太平天国等人民起义的刽子手,在中共极左的年代里是被彻底否定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术界提出了重新评价洋务运动的问题,不少人认为他们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创者。

  接着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运动,主张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基础上,参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政治机制进行重大的改革,即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个运动一度受到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的拥护。这个运动的高潮是1898年的戊戌政变,企图依靠光绪皇帝和投机军人袁世凯,推翻阻碍改革的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强力推行改革。但是,光绪仅是慈禧手中的一个傀儡和玩隅,袁世凯趁机依附强权,反戈镇压运动,政变以康、梁出逃、谭嗣同等六君子被砍头而失败。不流血的改革运动,以流血的代价而结束。

  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同时,日本也面对西方入侵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运动,却得到了成功。于是中日两国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由于主张和平改革的维新运动失败,使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分子,迅速走上暴力革命的道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牺牲,终于在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搬掉了阻碍中国近代化的绊脚石。本来,这又是一次中国实现近代化的机会,因为,新上任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有一个宏伟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业的计划。但是,由于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的政治与经济力量的弱小,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夺取。这个集团与满清政府一样腐败,除了继续对外国侵略者屈膝卖国,加紧压迫人民和镇压革命派之外,他们彼此又分成几个派系,为了本派系小集团的私利,进行无穷的割据和混战。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国家也更加贫弱了。中国近代化的路完全被堵死,看不到希望和出路,人们,甚至许多参加过革命的先进分子也都绝望了。当时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之间的争论,也不过是中国应该实行民主共和,还是实行君主立宪的空谈,引不起人们的兴趣。

  就在历史发展的这个关键时刻,陈独秀独辟蹊径,继续在先前改革和革命中他和其它一些先觉曾经提出过的思想,主张中国要独立富强,要实现近代化,首先要以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为武器,进行一场思想革命,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质。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把人变为奴隶的儒家伦理制度、消极退避的老庄哲学、迷信鬼神的各种宗教和「文以载道」宣传孔孟思想的旧文学等对中国人的毒害,以及把青年人培养成只知追求个人名利、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的传统教育制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能使中国亡国灭种,必须彻底清除,代之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与社会实践、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制度;表现健康内容、白话文为形式的新文学。

  如何着手?进行伦理革命、宗教革命、教育革命、文学革命等一系列运动,也就是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把拯救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希望通过这个运动,推倒旧文化,建立新文化,用以造就一代又一代「新青年」,从而从根本上彻底改造旧中国,实现中国的近代化。这新青年的标准是:(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这个运动从1915年9月《青年杂志》(第二年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开始,由陈独秀一人发动;1917年1月,在蔡元培校长支持下,陈独秀和《新青年》移到北京大学,吸收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进《新青年》编辑部,形成新文化运动阵营,经过几年的奋斗,果真使中国思想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终于造就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一代新青年。

  正是这一代新青年,在1919年与他们的导师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一起,团结其它广大青年,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进而又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接受马克思主义,组织共产党,又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胜利,不仅实现了中国的近代化,并开始向现代化进军。

  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谈到他和同时代青年人如何受到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时深情地说:「他(即陈独秀?引者)是五四运动时期(即1915-1921?引者)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他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那个时候学习作白话文,听他说什么文章要加标点符号,这是一大发明,又听他说世界上有马克思主义。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综观以上中国近代化的全过程,陈的作用和历史地位是十分崇高的。康、梁]中山紊W秀翾A东H小平,陈处在这个过程由失败到成功的转折点上。他是中国公认的启蒙运动领袖,他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实际途径。康、梁和孙中山的奋斗不过是中国近代化的前奏。前奏是必要的和重要的。由于他们的失败,才引发出陈领导的启蒙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又在这个全过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由失败到胜利的转折作用。

  总之,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二、在中国革命史上代表一个特殊的时代

  从中国革命史的视角来考察,陈独秀处在怎样的地位上呢?

  中国近代革命,即民主革命,如果从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开始,到1952年结束,共计59年。中国学者按照毛泽东的观点,把这59年分为两个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资产阶级(通过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此后为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从实际进程来考察,孙中山资产阶级独立领导的旧民主革命在1915年反袁斗争失败后,已经基本结束,而无产阶级独立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实际上又是从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开始的。1924到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的大革命(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既是国民党由革命走向反革命的转折期,又是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预备期和训练期。

  所以,1915-1927年,是旧民主革命与新民主革命的过渡时期、转折时期。这13年中,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而深刻影响的重大事件: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暴动等,这些运动都是陈独秀亲自领导或由他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这个时期中,陈不仅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家、中共创始人,中共中央第一至五届的最高领导人。对这一段历史的推动作用,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与他相比。所以,若以一个人物代表一个时代,那么,1915年《新青年》创办前是孙中山时代,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是毛泽东时代,1915-1927年是陈独秀时代。

  三、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共党史上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共党史的视角来考察,陈独秀的历史地位更加特殊了。

  他是中共创始人,是中共中央一至五届最高领导人。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共党史上,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播到对中共、对革命运动的组织领导,陈有别人不可代替的崇高的地位。当时,共产党人都尊称他为「老先生」,「中国的列宁」。这里,除了他的年龄比一般的共产党人大十几岁之外,主要是因为他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要。

  他不仅以启蒙运动培养造就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一代新青年,而且在五四运动以后继续指导或影响这一代人成为中共最杰出的领导人。这一代人,由于在1927年后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新中国头28年政权,被称为「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陈的指导、帮助和影响。其中受到陈的指导、帮助最大的恰恰是毛泽东。从斯诺的《西行漫记》、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的讲话、长沙第一师范学生张文亮日记、中共四大前的党的文件,以及1915-1927年毛泽东的成长实践中,可以极其深刻地看到陈对毛泽东的这种巨大的影响,例如:

  1,毛泽东自己说:原来他把康有为、梁启超当作自己的「楷模」,读了《新青年》后,陈独秀、胡适等人,代替康、梁成了他的「楷模」。

  2,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在李大钊管理的北大图书馆工作过一段时间。他遍访了包括陈、胡在内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一睹他心目中「楷模」们的风采,而只有陈独秀给他留下最深影响。他说:陈对他的影响「超过其它任何人」。

  3,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陈因散发反帝反北洋政府的传单而被捕。在全国掀起的救陈运动中,毛泽东在长沙仿效陈主办的《每周评论》,创办《湘江评论》,并在创刊号上发表自己写的援陈文章,称陈是「思想界的明星」;高度评价陈提倡的「科学」与「民主」的精神;热情颂扬陈说的「出研究室,即入监狱;出监狱,即入研究室」的人生格言;最后高呼:「我祝陈君万岁!我祝陈君至坚至高的精神万岁!」与此同时,毛泽东按照陈的思想和榜样,也在长沙发动领导了五四运动。

  4,这时的毛泽东的思想是相当复杂而混乱的,有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佛教思想等的影响。在政治上,他和同伴组织了「新民学会」,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暴虐腐败的统治,主张中国实行联邦制,「湖南自治」,建立「湖南共和国」,「和北京政府脱离关系」。1920年上半年,当陈在上海刚刚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开始筹建中共时,毛泽东到上海拜访他,二人一席长谈。毛泽东说:陈所谈的信仰共产主义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毛泽东又读了陈主持的上海中共发起组组织翻译出版的三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共产党宣言》(陈独秀请陈望道翻译,陈独秀、李汉俊校对)、《社会主义史》(柯卡普着,陈独秀请李季翻译)、《阶级斗争》(考茨基着,陈独秀请恽代英翻译),毛泽东从此就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可以说,陈是毛泽东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引路人。

  5,接着,毛泽东接受陈独秀的委托,在湖南开始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的组织。陈还给他寄去指导建团的《团章》、指导建党的《共产党》月刊。这些为毛泽东参加1921年7月中共成立大会创造了条件,使毛泽东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

  6,中共成立后,陈被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毛泽东则是中共长沙区委书记。二人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而在此前,毛泽东虔诚地把陈尊为自己的导师。

  7,此后,由于毛泽东在湖南建立党、团、工会组织和从事工人运动的杰出成绩(超过了其它各大区委),受到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的高度赞扬,于是,陈独秀在1923年初,把毛泽东调到身边,筹备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上,陈当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长,毛泽东为中央局秘书。这个秘书具有极大的权力,实际上是他与陈共同主持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三大通过的中共中央组织法规定:「本党一切文件须由委员长及秘书签字。」当时二人共同签署的文件,现在有不少已经编入公开出版的《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从这里可以看到陈对毛的器重和二人关系及友谊的密切。尤其在1924年5月毛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后,与委员长陈的关系更加紧密。

  陈与周恩来的关系,众所周知,也有十分亲密的时期,不再赘述。

  1929年开始,陈转向托洛茨基派,这是联共斯大林派和第三国际的反对派,也是中共的反对派。反对中共在中国革命中推行第三国际的路线。结果,他在这年11月被开除。1931年5月初,他正式当选为中国托派?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的中央书记处书记,一直到1932年10月被捕入狱为止。在这期间,他领导中国托派,一面开展反对第三国际和中共的路线斗争,一面开展反对外来侵略(主要是九一八后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虽然他们与中共的斗争很激烈,双方互相攻击对方是「机会主义」、「反革命」,都自称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但是在面对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时,双方实际上又站到了一条战线上。托派中央常委王凡西、郑超麟在《回忆录》中,曾生动讲述了许多他们经历的在狱中他们与共产党战友怎样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对监狱反动当局进行斗争的故事。陈为首的托派中央也在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中,呼吁与中共及红军联合进行反蒋抗日。只是由于当时统治中共的是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路线,这种呼吁得到的是更加激烈的谩骂和批判。

  从战略上考察,中共与托派之间的路线分歧,主要是前者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被迫到自觉地走上了以农村武装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而托派则坚持以城市工人运动为中心,由非武装的合法斗争转到武装暴动的欧洲传统的斗争模式。所以,在理论上是互相排斥的,但在实践上,一方在农村斗争,一方在城市斗争,打击的是共同的敌人,却是互相配合的。这个观点,由日本大阪教育大学的菊池一隆教授首先提出,很有见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1928年12月在中国出现托派和1929年春陈独秀转向托派的行动,仍属革命阵营内部的事件。1931年陈出任中国托派中央书记领导的中国托派运动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一部分。尽管他们的路线是错误的,也没有什么成就,但重要的是参与和所进行过的实际斗争。所以,陈在一生的最后13年,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正因为如此,1933年开始托洛茨基在筹建第四国际时,多次要求陈参加第四国际的领导机关。陈在中国托派(至少在一派中)和国际托派中,一直被视为精神领袖。直到50年代,第四国际领导人法兰克在他所着的《第四国际简史》中,还称陈为「中国共产主义之父」。

  四、陈的理论探索和领导革命的经验教训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

  从毛泽东思想史的角度来考察,一向被视为毛泽东思想对立面的「陈独秀主义」,又怎样呢?

  在中国,毛泽东思想被视为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它是引导中国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位走向独立强大的旗帜。它因此而永垂中国史册。但是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的问题上,过去有一种偏面的观点,认为这个思想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天才智能的创造。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集团是这个观点的鼓吹者。

  1976年毛泽东逝世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和中共中央开始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中共领导集体智能的结晶,即不仅仅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智能。毛泽东个人的智能和理论创造当然是重要的。

  三年来我在主编并参与撰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一书的过程中,发现毛泽东思想也不仅是中共领导集体智能的结晶,还是中华民族集体智能的结晶。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我们分析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它也有多个来源:

  最大的来源自然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斯大林学说,它是这三大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个来源就是毛泽东的战友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方志敏、陈云、刘伯承、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在各个领域斗争取得的经验;

  第三个来源是许多非共产党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如曾参与陈独秀建党工作后来很快脱离共产党的李达,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30年代曾发表多部论着,对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这两部哲学著作的产生发生重要影响。两论的许多观点来自李达的论着,而两论是毛泽东思想中哲学思想的奠基之作。

  第四个来源是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和博古、张闻天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和领导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过去,由于这些领导人犯过右倾或「左」倾的错误,他们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是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对立面,完全被排斥在外的,实际上,早在20年代,陈独秀、瞿秋白等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革命实际的过程中,对中国资产阶级两面性的认识,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认识,对国民革命后的前途应该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的认识,对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重要性的认识等,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些认识,正是后来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论」和「三大法宝」的奠基部分。

  至于陈独秀在执行莫斯科路线过程中,发生的对资产阶级「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的错误,其它人发生「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左」的错误;陈一度认为在民主革命后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二次革命论」,其它人则在民主革命尚未完成就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左」倾错误等,更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直接参照物。哲学上有「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原理。就是往往从对立的、两个极端的认识中,才能比较全面地得到正确的认识。毛泽东正是从以上两种极端的认识中,才建立起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理论,建立起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区别又联系起来的理论。

  从认识论上说,人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许多次成功和失败的过程,就是要经过许多次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积累,不可能一次就成功。这在自然科学领域表现得很明显,一个重大的发明,往往要经过几十、几百、几千甚至几万次的失败的试验,才能成功。社会科学也应该如此。所以,陈的错误理论和经验,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实际上,在《毛泽东选集》中,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提出自己的理论时,总要提到陈独秀,说明毛泽东本人是十分珍惜陈独秀的经验教训的。

  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怎样?我认为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考察,已经很清楚了。概括起来: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启蒙运动的领袖,杰出的民主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

  以上是笔者在1998年5、6月份访问日本时作的学术报告,作为本书序言,贡献给读者,供参考。

  1998年即将过去,1999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10月9日,是陈独秀诞辰120周年,谨以本书纪念这两个日子,并献给在那个黑暗年月为中国人民点亮火炬的伟大旗手──陈独秀。

  1998年12月8日 北京  东厂胡同

  
作者信息作者信息
作者:唐宝林
简介:

上一篇:关于推动陈独秀研究几点想法
下一篇:陈独秀11封信550万元拍走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99277]
 · 独立高楼风满袖[90624]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6435]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393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