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52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陈研通讯>>陈研通讯
  共有 13100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陈独秀等致胡适十三封信札相关描述

  发表日期:2009年6月24日   出处:本站搜集整理        【编辑录入:多声

陈独秀撰书 陈独秀致胡适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2页 纸本

    提要:此为陈独秀致胡适信札,书于1920年5月25日,内中可知陈独秀已决定独立自办《新青年》,所面临的是资金短缺、文稿不足的艰难局面。陈氏在信中与胡适协商甚详,并嘱胡适在京设法筹款催稿,共克时艰。17.3厘米×26.5厘米

   

陈独秀撰书 陈独秀致胡适信札(局部)
    民国间手稿本
    1通1页 纸本
 

    提要:此为陈独秀致胡适信札,书于1921年9月5日,所谈为寄送《新青年》至胡适处及推荐胡适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之事。此时胡适已脱离《新青年》编辑部,他与陈独秀政见不同,立场各异,互相批评之文屡见报端,然而二人彼此敬重,私交深厚,此信可见一斑。15厘米×27厘米

 

    【事件回放】

陈独秀撰书 陈独秀致胡适、高一涵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1页附封1枚 纸本

    提要:此为陈独秀致胡适、高一涵信札,书于1920年12月21日,内中谈及广东办学事宜。1920年,应时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之邀,陈独秀赴广州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之职。陈氏此信邀请高一涵赴广州,并嘱胡适代为邀请陶孟和、顾孟馀来广东办学。顾孟馀曾于1925年赴粤担任广东大学校长,不知是否为陈独秀所荐。15.5厘米×28.8厘米

    5月28日,在“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的预展现场、竞投登记处和互联网站上,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重要声明》,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将对古籍善本专场中的部分标的,根据拍卖结果考虑优先购买。本公司于拍卖结束后7日内,将政府有关部门是否优先购买的决定通知相关标的买受人。”这一声明在5月30日上午11点的古籍善本专场拍卖开始之前,被拍卖师方明再次重申。

    当第2833号拍品“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第2846号拍品“梁启超致胡适信札”和第2857号拍品“徐志摩致胡适信札”分别以554.4万元、78.4万元和112万元现场拍出后,拍卖师当即分别声明:政府有关部门将根据拍卖结果,考虑对上述第2833号、第2846号和第2857号3件拍卖标的优先购买。本公司于拍卖结束后7日内,将政府有关部门是否优先购买的决定通知相关标的买受人。

    6月5日,国家文物局向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发出文物博函[2009]625号《关于优先购买“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的函》。文件表示,国家文物局经研究决定,对于“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第2833号拍品“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按照成交价行使国家优先购买权。据悉,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次根据拍卖后情况,使用国家优先购买权征集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

    中国嘉德在接到国家文物局的决定后,将文件内容通报给了“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的现场买受人。据介绍,现场买受人系一位北京资深藏家,他得知政府有关部门的决定后,在深表遗憾与不舍的同时,表达了对于国家征集并收藏的理解。

    国家文物局有关人士表示,将根据这批信札的内容和情况,研究决定交由相关国有博物馆或研究机构,代为永久存放并向社会公众展示。

    关于“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

    ● 鲁迅博物馆馆长孙毅(参与此次鉴定评估的专家之一):

    这些书信涉及到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兄弟和钱玄同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反映出《新青年》杂志内部的人际关系以及他们各自对杂志发展的思路,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对“五四”时期的历史背景研究有助于后人看清中国现代性的发端。

    就陈独秀个人而言,由于其去世较早,所留下的文稿较少,其中与鲁迅的学生台静农探讨语言学的信件保留在台湾台静农家中,与胡适来往的信件大部分留在台湾和美国,而早期手稿尤为罕见。

    此次收购的信件对于陈本人的性格、文采、信念都展现得十分充分,其个人形象跃然纸上。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耿云志(著有《胡适研究论稿》、《胡适年谱》、《胡适新论》等书,编有《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等大型资料书):

    信札的内容直接反映了《新青年》杂志两位主要领导人物的思想发生分歧的过程。当时陈独秀正从一个民族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与胡适分道扬镳。这些史料对于厘清《新青年》的分裂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有重要参考价值。

    另外,信件中陈独秀的手迹确为真迹,字体飘逸俊秀,作为文物也有其价值。国家将其买下用作研究,是办了一件好事。

    但我个人认为此次拍卖的价格偏高。今后一些研究机构再想收购海外文物,如果参照此次收购的话,这个开端似乎设置了一个比较高的门槛。(记者 翟 群)


十三封信札相关描述:

(1)陈独秀撰书陈独秀致胡适、李大钊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3页纸本 提要:此为陈独秀致胡适(适之)、李大钊(守常)信札,书于1920年5月7日,所谈为《新青年》经营之事。1919年,陈独秀受“私德”攻击,愤而离开北大,转赴上海,《新青年》随之迁回上海,胡适、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等编辑同人仍留北京。陈独秀与发行商群益书社之间为办报事宜,数次发生冲突。陈氏致信胡适、李大钊,协商“《新青年》或停刊。或独立改归京办,或在沪由我设法接办(我打算招股自办一书局)……我因为以上种种原因,非自己发起一个书局不可,章程我已拟好付印,印好即寄上,请兄等切力助其成,免得我们读书人日後受资本家的压。”信中并谈及《罗素全集》、李大钊《社会问题丛书》写作出版事宜。 17.3×26.6 cm
(2)陈独秀撰书陈独秀致胡适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2页纸本 提要:此为陈独秀致胡适信札,书于1920年5月11日,此前胡适、蒋梦麟于1920年5月4日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遭报端指摘。信中谈及《新青年》脱离群益出版社,独立自办书局之事。并谈及上海学生受人唆使,做出“毫无意识的事,牺牲了数百万学生宝贵时间,实在可憎之至。倘数处教会学校果然因此停办,那更是可憎了。”并建议胡适在北大单独开课,“不上课的学生大可请他走路,因为这种无意识的学生,留校也没有好结果”。认为“政府的强权我们固然应当反抗,社会群众的无意识举动我们也应当反抗”。所谈当指1920年初京沪等地学生因抗议“山东问题”举行的罢课集会等活动。 17.3×26.5 cm
(3)陈独秀撰书陈独秀致胡适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2页纸本 提要:此为陈独秀致胡适信札,书于1920年5月19日,所谈为《新青年》独立自办事宜。陈氏主张招股办报,胡适并不赞成。在此信中,陈独秀逐条分析招股利弊,并坚持“此事我誓必一意孤行,成败听之”。此信中陈氏解释了与群益出版社的交恶原因——《新青年》的定价与刊登广告。可知陈氏与群益出版社势同水火,《新青年》在陈氏主导下,独立自办已成定局。 17.3×26.5 cm
(4)陈独秀撰书陈独秀致胡适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2页纸本 提要:此为陈独秀致胡适信札,书于1920年5月25日,内中可知陈独秀已决定独立自办《新青年》,所面临的是资金短缺、文稿不足的艰难局面。陈氏在信中与胡适协商甚详,并嘱胡适在京设法筹款催稿,共克时艰。 17.3×26.5 cm
(5)陈独秀撰书陈独秀致高一涵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2页纸本 提要:此为陈独秀致高一涵信札,书于1920年7月2日,所谈为《互助路》、《社会主义史》翻译出版及《新青年》八卷一号出版发行事宜。此时的陈独秀,已接受了“一声炮响”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上海筹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进行建党活动。他主办的《新青年》八卷一号,被视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极具共产主义色彩的《新青年》未得到胡适等编辑的欢迎。陈独秀在信中感叹“文稿除孟和夫人一篇外,都不曾寄来,长久如此,《新青年》便要无形取消了,奈何!”故此,陈独秀特意致信同为《新青年》编辑的高一涵,“ 高一涵(1885-1968),原名高水浩,别名涵庐、梦弼等,安徽六安人。1912年,入明治大学政法系就读。1916年,任北京大学编译委员,兼中国大学、法政专门学校教 授。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主编《晨钟报》、《甲寅日报》、《每周评论》、《努力月刊》、《现代评论》等刊物,著有《政治学大纲》、《政治学纲要》、《欧美政治思想史》等,并译《杜威的实用哲学》、《杜威哲学》等。 21×27.9 cm
(6)陈独秀撰书陈独秀致胡适、高一涵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1页附封1枚纸本 提要:此为陈独秀致胡适、高一涵信札,书于1920年12月21日,内中谈及广东办学事宜。 1920年,应时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之邀,陈独秀赴广州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之职。陈氏此信邀请高一涵赴广州,并嘱胡适代为邀请陶孟和、顾孟馀来广东办学。顾孟馀曾于1925年赴粤担任广东大学校长,不知是否为陈独秀所荐。 陶孟和(1887-1960),原名履恭,天津人。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习历史和地理、复入英国伦敦大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归国後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1912年,与梁宇皋编写了《中国乡村与城镇生活》,为我国首部社会学著作。历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的评议员、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顾孟馀(1888-1973),名兆熊,字梦渔,後改孟馀,笔名公孙愈之,上虞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北京译学馆。翌年,赴德国留学,入莱比锡大学学电机工程,复入柏林大学学政治经济学。回国後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起义。先後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广东大学校长、中山大学委员会副主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铁道部长、交通部长、中央大学校长。 15.5×28.8 cm
(7)Turexy撰书Turexy致胡适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1页纸本 提要:此为英文署名“Turexy”者致胡适,为胡适、陈独秀二人“失和”的劝解信。 1920年,陈独秀给胡适去信,希望北京同人为《新青年》多作文章,使之淡化政治色彩,胡适却提出三个解决办法:1、听任《新青年》称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杂志,而另创一个哲学文学的杂志。2、将《新青年》编辑部移到北京来,由北京同人发表新宣言,声明不谈政治。3、停办《新青年》。陈独秀接信後极怒,立刻拒绝,并指责胡适、陶孟和二人与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关系亲密。此信即Turexy为“研究系”一事劝解胡适不必介意。另胡适所提的三个办法,《新青年》同人中意见不一,张祖训、高一涵、李大钊同意胡适意见,赞成移到北京编辑;周作人、鲁 信中并谈及《诗经》音韵文章之事。 21.2×27 cm
(8)陈独秀撰书陈独秀致胡适、李大钊等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2页纸本 提要:此件为陈独秀致胡适、高一涵、张祖训(慰慈)、李大钊(守常)、陶孟和、鲁迅(豫才)、周作人(启明)、王星拱(抚五)、钱玄同八位《新青年》同人的公信,书于1921年1月9日。信中一一答复了胡适提出的关于《新青年》的三个解决办法,态度尤为坚决,言辞颇为激烈,有“弟虽离沪,却不是死了,弟在世一日,绝对不赞成第二条办法”“第一条办法,诸君尽可为之,此事於《新青年》无关,更不必商之於弟。若以为别办一杂志便无力再为《新青年》做文章,此层亦请诸君自决”之语。 20×12.5 cm
(9)钱玄同撰书 钱玄同致胡适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1页纸本 提要:此为钱玄同致胡适信札,书于1921年2月1日,信中所谈为《新青年》移京别组之事。胡适提出解决《新青年》政治色彩过浓的三个方法,在《新青年》同人编辑中造成三种不同意见,钱玄同在此信中赞成“别组”,并表示不会再为《新青年》撰文。此后不久,《新青年》移到广州,陈独秀写信致北京同仁宣布《新青年》与他们断交,让胡适等人另办新报,并声明自己不会为新报撰文。曾经志同道合的《新青年》同仁由此宣告决裂。20.4×26.8 cm
(10)陈独秀撰书陈独秀致胡适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1页纸本 提要:此为陈独秀致胡适信札,书于1921年9月5日,所谈为寄送《新青年》至胡适处及推荐胡适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之事。此时胡适已脱离《新青年》编辑部,他与陈独秀二人政见不同,立场各异,互相批评之文屡见报端,然而二人彼此敬重,私交深厚,此信可见一斑。 15×27 cm
(11)陈独秀撰书陈独秀致胡适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4页纸本 提要:此信为陈独秀致胡适信札,书于1925年2月5日,谈及胡适参加“善後会议”及传闻胡适办报之事。1925年,胡适参加段祺瑞政府的“善後会议”,被讥为军阀分赃的帮凶,北大一院的厕所墙壁上甚至有学生的咒骂,言其“卖身于段贼”“拥戴段祺瑞为父”。陈独秀却在胡适备受指责之时致信支持,称“兄毅然出席善後会议去尝试一下,社会上颇有人反对,弟却以兄出席为然”,并叮嘱“兄在此会议席上,必须卓然自立,不至失去中国近代大著作家胡适的身份才好。”信中提及传闻胡适欲与章士钊(行严)合办报纸,效力政府。陈独秀极为反对,言辞激昂。 17.3×24.2 cm
(12)陈独秀撰书陈独秀致胡适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5页纸本 提要:此为陈独秀致胡适信札,书于1925年2月23日,所谈为胡适参加“善後会议”及传闻胡适办报之事。信中为“前函措辞冒昧”致歉,提醒胡适“在(善後)会议中总要有几次为国家为人民说话,无论可能与否,得要尝试一下”。外间传闻胡适与章士钊等人同为政府办报,陈独秀得知为误传,“既无此事,我们真喜不可言”。《申报》、《新闻报》、《北京通信》讥胡适为段祺瑞的留声机,列在准安福系,陈独秀直言“我们固然不能相信这是事实,然而适之兄!你的老朋友见了此等新闻,怎不难受!” 17.2×24.2 cm
(13)陈独秀撰书陈独秀致胡适信札 民国间手稿本 1通1页纸本 提要:此为陈独秀致胡适书札,书于1932年10月10日,谈及为李季谋款及陈独秀出版《拼音文字》之事。 1932年,陈独秀被共产党开除党籍,旋即被国民党逮捕,此时尚在狱中,适逢胡适从美国归来,固有“你回国,我不能去迎接你,只好以此函为代表”之语。信中请求二事,其一,陈独秀请胡适从商务或庚子赔款中设法筹资,为李季翻译《资本论》解决生活费,并称李季“英德文和马氏经济学知识以及任事顶真,在现时的中国能胜任此工作者,无出其右”;其二,请胡适敦促商务印书馆早日出版陈独秀的书稿《拼音文字》。然而商务印书馆碍于政治原因无法出版他的《拼音文字》。胡适遂与赵元任私下里筹集了1000元,当作出版稿费送给陈独秀,供他生活之需。 16.2×20.4 cm

 


上一篇:盼望已久 至善问世——《陈独秀著作选编》读后
下一篇:陈独秀:“德”、“赛”救中国——纪念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99155]
 · 独立高楼风满袖[90516]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6319]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3815]
 
 相关文章:
陈独秀等致胡适十三封信札相关描述[13100]
吞下苦果 国家文物局以更高价格买下陈独秀信札[9439]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人:西北望

IP:125.85.86.214

发表人邮件:123@tom.com 发表时间:2009/7/11 20:59:30
    

陈独秀书法功底不错,值得一学!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