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文化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这是在今年两会期间,民众高度关注、媒体热议的话题之一。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它贯穿于一个民族发展的始终,与一个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由民族文化凝结而成的民族精神,始终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前行。
一百年前,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而后,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前赴后继,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了高潮。而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不仅在文化领域掀起了新的风尚,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这场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进而间接引起了社会制度的变革。文化对一个社会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而今的我们,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回首这段历史,又会有新的感慨。新文化运动不只有它光鲜的一面,依然有值得我们引以为戒之处。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本是值得肯定和推崇的思想,但一些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却太过偏激。传统文化之于我们,犹如水之源、木之根,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可长久。近些年,全国各地掀起“古风热”,《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些国学经典再次进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若非曾经的“左”倾“残害”,何需如今如此的大费周章?前些年在安庆举办的一届关于《论语》的学术研讨会,主讲教授竟然是个韩国人!深深想来,这段历史竟沉痛得令人发指。
文化的发展,要植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与世界接轨,切不可像龙应台所说以外国为标准来评判自己。但传承传统文化,也不能仅靠背诵默写,贵在得其意,挖掘出传统文化中利于推进现今社会发展的精华并发扬光大。如央视近几年进行的社会调查“家风是什么”唤起了人们对祖祖辈辈“家风”的追忆,激起了对家的强烈情感,利于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就是读书人的必修课,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的年轻人必须懂得: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作者:杨洁 年龄:17 性别:女 住址:安庆二中 职业: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