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寻微以知著、原始以见终”
——《抱朴子.嘉遁》
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当你在专心看一段文字时,脑子里忽然又想起另外一件事。
事情是这样,今天在张中行先生的《文言与白话》中,看到这样的内容, 关于《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多等等,关于异体字的介绍,说: “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音同义同,只是形体不一样,我们称为异体字。如“管”同“筦”,如“杯”同“盃”、“桮”,如“窗”同“窓”、“牕”、“牎”、另二个手机上无,共五个。字形体不同,来源于时间长,地域广,写的人有不同的习惯。而异体流行之后,有些文人为了表示博雅,还常常故意用较冷僻的异体字。”
看到这里,我猛然想起《实庵自传》中的那段提到康熙字典的内容。马上找出,翻到,“宗师出的题目是什么‘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的截搭题,我对于这样不通的题目,也就用不通的文章来对付,把文选上所有鸟兽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的填满了皇皇大文……”呵呵!此刻的我,不禁哑然失笑,这段描写,先生哪里是蒙考官的,明明是蒙我们这些读者的呀,他开了一个玩笑,给我们写了一句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的一句话,“把文选上所有鸟兽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大家请看,因为,《文选》的内容是古文章,《康熙字典》的内容是集合了最全的各种字。所以,以上这段话,就内容而言,明显就是截断错搭不通的一句话。唉,真有意思,这句话,不知看了多少遍,一直都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可以说,据我所知,八十年过去了,研究界还没有人针对此内容,说过议论过。唯心的说,这何尝不是我和先生的缘分啊,先生真是一个有风趣幽默的人,给我们留了一个迷,出了一道题。
另外文中提到截搭题这个词语。资料是这样解释的,截搭题是科举考试八股文的一种特殊命题方式。明清八股文题例出《四书》之内,用一句、数句或一节或全章为题,其后为避免蹈袭,采用割裂经书文句,截断牵搭作为试题,故名。
科举考试时将经书语句截断牵搭作为题目之意。明丘濬《大学衍义补》:“近年初出题,往往强截句读,破碎经义,于所不当连而连,不当断而断,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尤为琐碎。”清小试中亦有此风气。分长搭、短搭、有情搭、无情搭、隔章搭诸体。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旧时考试“破题”的关键话题,资料说,由于截搭题是如此的复杂,对于考生来说,破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唐代人作律赋、宋代人作经义,直到明清人作八股文,开始点明题义的那几句话,都被称为破题。”在科举场上,破题很重要,考试人多考卷多,阅卷的官少,时间又紧迫。“阅卷人的精神情绪,不问可知。所以有人阅卷,一看破题已可预见到全文的水准。”
破题不好就是对题义理解不深,或者文字不通,那下文怎么可能好?八股文的破题规定只用两句。也有三句的,其实是一个长句中间略有停顿,好像是三句,其实还是两句。不管题目长短,都用两句话阐明。
参考以上内容,现在回到《实庵自传》中来看,“他翻开我的卷子大约看了两三行,便说: ‘站住 ,别慌走! ’我听了着实一吓,不知闯下什么大祸。他略略看完了通篇,睁开大眼睛对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问我十几岁,为啥不考幼童? 我说童生今年十七岁了。他点点头说道: ‘年纪还轻,回家好好用功,好好用功。’”这段生动的描述,真实准确反映了陈独秀的这份考卷已打动了考官,他的学识功底也得到了考官的认可,他应该是实至名归。
自传中又写到,“我回家把文章稿子交给大哥看,大哥看完文稿,皱着眉头足足有个把钟头一声不响,在我,应考本来是敷衍母亲,算不得什么正经事,这时看见大哥那种失望的情形,却有点令我难受。”从这段形象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用《康熙字典》上的难字异体字等写出这份文稿,还真把他这个秀才哥哥给难倒了。不然,怎么会足足皱了个把钟头的眉。此时,我更愿意理解为,先生当时这样做是为了表示博雅,显摆一下。先生的文笔确实厉害,只要读者用心地读进去,你就有一种心领神会的感觉。我们也能理解,先生对文字研究的热心和他擅长这门学问的缘由了。我更敬佩先生的是,当时写这个自传,还身陷囹圄,竟能用这么轻松细致幽默的笔风,确实反映出先生过人的胆识,和乐观主义精神。我不知先生在这短短未写完的自传中,还藏有多少秘密,期待我们解开。我更不知道先生的一生中,还有多少不被我们认识理解的东西……
我爱先生,我愿努力之。
撒翁之犬
2020年2月18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