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239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研究动态>>研究文章
  共有 11152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

  发表日期:2008年6月3日      作者:聂皖辉     【编辑录入:teng

 

内容提要:此文分3个部分撰写:一、写陈独秀从调查研究中国工人阶级的现状入手,编辑出版《劳动节纪念号》,号召工人群众迅速觉悟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二、写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之前后,陈独秀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直接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三、写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陈独秀是有大功的。

 

    在党的历史上,李大钊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陈独秀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位践行者。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这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在这个初始阶段,陈独秀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综合起来看,陈独秀主要做了启蒙、鼓动、宣传、传播的作用。

     一、调查研究中国工人阶级的现状,编辑出版 《劳动节纪念号》,号召工人群众迅速觉悟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中左翼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进行宣传,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自1919年1月至“五四”,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发表了大量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报道。也是《每周评论》,最先摘译发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五四”前夕,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一文,指出了十月革命的伟大的历史意义,说:“十八世纪法兰西的政治革命,二十世纪俄罗斯的社会革命,当时的人都对着他们极口痛骂,但是后来的历史家,都要把他们当作人类社会变动和进步的大关键。”

     这时,陈独秀要把他刚刚学到的一些革命理论,哪怕是他的理解还不甚深刻,也要马上传授给工人群众。他认为,要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强大的力量,必须首先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进行组织工作。而要向工人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就必须了解工人,了解劳动运动,就必须调查当时上海的一些工会团体的现状,这样,宣传、教育工人群众才能有的放矢。

    为此,他从北京到上海,亲自到码头工人中了解工人罢工的情况,到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等劳动团体调查工会团体的情况。与此同时,他约请北大的进步学生和各地革命青年,深入工人中开展调查,广泛了解工人的状况。他还亲自写信给高君宇,请他托在太原的朋友,调查当地工人的劳动状况。他对产业最集中的上海的劳动状况,尤其关注,有托朋友调查的,有登报征求又派人亲自调查的。在开展调查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劳动者的支持、指导和帮助,甚至有的工人自己写作投稿,向《新青年》杂志反映工人的情况。

    陈独秀在广泛深入调查、基本了解工人状况的基础上,又独具慧眼,利用《新青年》这块举国闻名的舆论阵地,独具匠心地编辑出版了一期专刊——《劳动节纪念号》。

    这期特刊凝聚着陈独秀的心血,其内容非常丰富,形式新颖活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第一篇文章是李大钊写的《五一运动史》,介绍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及欧美工人为实现8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史,希望中国工人“认定今年‘五一’纪念日作一个觉醒的日期”。另有美国、英国、日本劳动运动的介绍,还全文刊载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劳动法典》。对国内劳动状况调查的文章,约占专刊全部篇幅的三

分之二,有香港工人罢工、巴黎华工以及南京、唐山、山西、江苏、江都、长沙、芜湖、无锡、北京、上海、天津和皖豫鄂浙冶铁工人等省市劳动状况的调查,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工人阶级的现状。如《上海劳动状况》一文,按照机器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服务行业四大类、47个业别,分别介绍了工人人数,工作时间,工资数,工人家庭生活,工人受资本家、工头的剥削和掠夺,工人的来源和帮会组织以及受黑势力的压迫,工人的文化程度及严重缺乏教育等状况。

   《劳动节纪念号》发表了16人的题字,其中有孙中山、蔡元培等革命家、教育家的题字。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劳苦工人的题字,内容反映的都是工人阶级的心声,如:“不劳动者人类之公敌也”;“黜逐强权,劳动自治”;“不劳动者口中之道德神圣皆伪也”;“惟亲身劳动者有平等互助精神”等等。除工人题字外,还刊登了33幅工人劳动状况的照片。工人的题字和照片登上举国闻名的大型刊物《新青年》,史无前例,非但使《新青年》这一名刊显得光彩夺目,更是凸现陈独秀宣传工人、教育工人的良苦用心,特别是引导工人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思想情结。

    这期特刊,是当时知识分子了解工人、宣传工人的一部好教材,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开始相结合的产物。陈独秀编辑、出版《劳动节纪念号》,是他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次大胆地、成功的实践,也是他思想转变的一个重大的表现。蔡和森曾说:《新青年》以前“是美国思想宣传机关,但是到了仲甫同志倾向社会主义以后,就由美国思想变为俄国思想了,宣传社会主义了”。蔡和森认为,陈独秀编辑、出版的这期《劳动节纪念号》特刊,“才

完全把美国思想赶跑了。”

    陈独秀在编辑《劳动节纪念号》的同时,还积极组织领导了庆祝五一节的集会。之前,他积极参加工会庆祝“五一”节的筹备工作。4月2日,他出席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4月中旬,陈独秀联合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电器工界联合会、中华全国工界协进会、中华工界志成会、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和药业友谊联合会七家团体,召开联席会议,筹备召开“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在这次筹备会上,陈独秀发表了关于“劳工要旨”的演讲,他呼吁各

工会团体,要注重各业分会之组织,急谋工人本身之利益,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资。

     在陈独秀的指导下,五一节庆祝大会如期隆重召开,上海各业有5000多产业工人参加。大会庄严提出了“三八制”的要求,喊出了“劳工万岁”的口号,并发布了《上海工人宣言》。宣言指出:“我们上海工人今年举行破天荒的‘五一’运动,……唤起中国工人觉悟”,以“改善中国工人的生活,增进中国工人的知识,表现中国工人的人格。”

      “五一”这一天,广州、北京、漳州等地工人分别举行纪念活动,工人和知识分子共同集会,革命知识分子发表演说,宣传马克思主义,热情支持工人的斗争。“五一”这一天,单是长辛店这个地方,就“召开了有千百个工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工人亲自在会上发表了鼓动性的演说,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可是仍有一些工人没有来得及发言。群众大会以后,开始游行,由一千五百名工人组成的游行队伍,高举着写有重要标语的旗帜,唱着革命歌曲,喊着‘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的口号沿街行进。这个事件过后,在不到一个星期之内,工厂车间里发生了十起使管理人员感到极大不安的小型活动。”可见,五一节纪念活动的规模之大、声势之大、影响之大。

    这次五一节纪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尝试,它使中国在“黑暗里突然的透出一线儿红”。这是“北极下来的新潮,从近东卷到远东。那潮头上拥著无数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了锄光了世间的不平不公”!

    二、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之前后,陈独秀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直接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学说。陈独秀在他向马克思主义者飞跃前进的时期,特别重视创办工人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年1月,陈独秀著文《告新文化运动诸同志》,文章针对当时出版界许多刊物性质相同的情况,劝说 “上海的朋友要办报,不必办和人雷同的报。上海工商业都很发达,像‘店员周刊’、‘劳动周刊’ ,倒有办的必要。但至今无人肯办。难道不高兴张嘴和店员劳动家说话吗?难道因为这种报不时髦,不能挂‘新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招牌吗?”他还明确地指出新文化运动将影响到各个方面,“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新文化运动影响到政治上,是要创造新的政治理想,不要受现实政治底羁绊。”(3)陈独秀主张,宣传社会主义,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必须把宣传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工人群众,让广大劳动群众通过阅读

进步的报刊,接受教育,及早觉悟起来,因为劳动者的阶级觉悟是最高的觉悟。

    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陈独秀着手筹办了两种工人刊物,一为《劳动界》周刊,一为《伙友》周刊。

   《劳动界》周刊于1920年8月15日创刊,1921年1月23日陈独秀离沪到广州后停刊,共出版了24期。该周刊由陈独秀和李汉俊发起创办,其宗旨在于:通过刊物宣传,改良劳动界的境遇,使刊物成为一个中国劳动阶级有力的言论机关。主要撰搞人有中共上海发起组成员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袁振英(署名震瀛)等。每期有演说、国内外劳动界、调查、时事、读者投稿等栏目,内容甚为丰富。

   《伙友》周刊于1920年10月10日创刊,新青年社发行,由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与工商友谊会联合创办,陈独秀任主编。刊物宗旨是“(一)诉说伙友们现在的苦恼;(二)研究伙友们将来的职务”。后来由于工商友谊会利用《伙友》宣扬劳资合作,新青年社即不再代为发行。工商友谊会扬言“同陈某绝交”。至11月中旬,《伙友》第六期出版以后,便和中共上海发起组完全脱离了关系。

    陈独秀不仅发起创办或主编这些工人刊物,而且积极为报刊撰稿,满腔热情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年,陈独秀为这些工人报刊及《新青年》等其他刊物,撰写发表的关于工人运动的文章就有20篇左右,数量相当可观。

    在这些论著(包括演讲)中,作者怀着对工人阶级深厚的感情,高度评价工人劳苦大众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1920年5月1日,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上,发表了《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说,称赞“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世界上“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他希望工人群众迅速觉悟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他指出:“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改良,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第一步觉悟后所要求的,是劳动者对于国家、资本家,要求待遇改良(像减少时间,增加工价,改良卫生,保险教育等事),第二步觉悟后所要求的,是要求做工的人自己起来管理政治、军事、产业,……居于治人的地位。”这第二步要求,虽然“眼前办不到,也不妨作此想”。要敢于把几千年来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

于人”的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4)

陈独秀在文章中极力为工人“减时增资”呼吁。工人每日工作长达 12个小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一天的工资却只有二、三角钱,这点工资仅仅能够糊个人的口,社会地位十分卑贱,没有丝毫的政治权利,人世间是何等的不平等啊!有人认为“工人缺乏知识,非注重教育,则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资,适足以资其为恶。”陈独秀针对这一错误言论,在《答知耻(工人时间、工资问题)》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工人的教育固然要紧,但不能做减时增资的必须条件;“社会上有钱不做工的人很多,因何理由要强迫穷人非增加教育时间不能减少做工时间呢?”“况且十二时制倘不改少,工人教育问题便绝对没有办法;照这样下去,工业越发达,人民底知识精力越退步,将造成人种衰微的现象。……工人教育问题,固然非工作时间减少无办法,工人卫生问题,也非减少时间无办法。”

    陈独秀利用自己的笔,向工人群众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工人为什么苦?工人创造的财富哪儿去了?陈独秀对这个问题,按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作了通俗的解释:  “工人劳力所生产的价值,远在他们每日所得的工资以上,这工资以上的剩余价,都被资本家抢去,叫做‘红利’分配了。”(6)工值是什么?工值“是工人每日劳动结果的生产额在市面上的价值,不是资本家任意定的三角二角。三角二角以外的剩余工值,都被资本家——股东用红利底名义抢夺去了,工人丝毫分不着;工值抢了去,反过脸来还要审问被抢者底工作能力之大小责任心之有无,这实在是清平世界里不可赦的罪恶”!(7)

    陈独秀高度关注劳苦人民的生计、生存问题。1919年6月8日,他在《立宪政治与政党》、《吃饭问题》等文章中,明确地提出“现在人人都要觉悟起来,立宪政治与政党,马上都要成历史上过去的名词了,我们从此不要迷信他罢。什么是政治?大家吃饭要紧。”吃饭问题,“成了二十世纪劈头第一个大问题”。(8)

    陈独秀等人所创办的工人刊物或给工人写的文章,说的都是工人的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受工人欢迎。杨树浦电灯厂钳工陈文焕曾写信给陈独秀,说“从前受资本家的压逼,……有话不能讲,有冤无处伸!现在有了你们所刊行的《劳动界》,我们苦恼的工人,有话可以讲了,有冤可以伸了,做我们工人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呵!我们祝《劳动界》万岁!祝先生的身体健康!”可见,创办工人刊物是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方式,广大工人群众是真诚欢迎和乐意接受的。

    三、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催生了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

    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发表长篇论文《谈政治》,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1919年1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宣言》中大声疾呼,说“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即资本主义——笔者)己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他主张“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并进而指明新社会的“真的民主政治,必会把政权分配到人民全体,就是有限制,也是拿有无职业做标准,不拿有无财产做标准”,这显然是批判资产阶级民主的狭隘性和局限性,期求更广泛的民主政治。《宣言》明确提出“我们主张的是民众运动,社会改造”。“但对于一切拥护少数人私利或一阶级利益,眼中没有全社会幸福的政党,永远不忍加入”,要“和过去及现在各派政党,绝对断绝关系。”很显然,陈独秀有朝一日他将独树一帜,创立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政党。(10)

    1920年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着手为建党做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经过酝酿和准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出版部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其成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陈独秀为书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陈独秀指导下,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成为创建中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心。从1920年秋天到1921年上半年,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陆续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主要的活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运动,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将《新青年》改为自己的机关刊物,随后又创办了半公开的刊物《共产党》和通俗刊物《劳动界》,领导成立了机器工会和印刷工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出版了《劳动

音》、《工人周刊》,在长辛店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阐明中国共产主义者关于创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理想,提出消灭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废除旧的国家机器,消灭阶级的主张。《宣言》还提出,无产阶级要创立新社会,就要团结起来,开展阶级斗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铲除资本制度;就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 “用革命的办法造出许多共产主义的建设法”。《宣言》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中国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主张。

    中国共产党于 1921年 7月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的诞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陈独秀是有大功的。

 

    一、本文主要参考资料: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任建树著:《陈独秀大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版。

    二、注释:

    ⑴《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一1925),1,第17一18页。

⑵《红色的新年》,《星期评论新年号》第31号。笔者转引自任建树著《陈独秀大传》,1999年5月版,第211页。

(3)《陈独秀文章选编》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出版,1984年6月版,第516页。

    (4)《劳动者底觉悟》,《陈独秀文章选编》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出版,1984年6月版,第520、521页。

⑸《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中《我的意见》,《陈独秀文章选编》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出版,1984年 6月版,第524页。

⑹《答知耻(工人时间、工资问题)》,《陈独秀文章选编》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出版,1984年6月版,第528页。

    (7)《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中《我的意见》,《陈独秀文章选编》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出版,1984年 6月版,第525页。

    (8)《陈独秀文章选编》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出版,1984年6月版,第422页、423页。

    (9)《陈独秀文章选编》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出版,1984年6月版,第10页。

    (10)《陈独秀文章选编》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出版,1984年6月版,第427页、428页。

 

 

 

 


上一篇:陈独秀晚年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
下一篇:陈独秀的扩大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

 相关专题:

·2008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学…

·2008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学…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100300]
 · 独立高楼风满袖[91827]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7780]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492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