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ChenDuxiu.Net 当前在线120
注册、发文请设置浏览器兼容。   
  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研究动态  陈研通讯  独秀生平  独秀文章  独秀墓园  故乡人文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共有 10415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百年新文化,百年中国人——在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发言稿

  发表日期:2016年1月8日   出处:本站    作者:《陈独秀研究网》执行主编 蒋正涛     【编辑录入:多声

百年新文化,百年中国人。为了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年,20149月开始,由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和陈独秀研究网发起,联合陈独秀故乡的安庆一中、二中和安庆石化一中,共同举办了“我们这一百年——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年”征文活动。活动宗旨是“反映一百年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惊喜之余,是否缺憾犹存,如何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要求由从小处入手,知微见著,写出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和感慨。”截止到20156月,活动共收到征文200多篇,最后经专家、学者评选,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30名。

综合征文的学术和文化品性,有二个鲜明特色:

一、历史视角的自觉。由征文来看,不少文章水平较高,既看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正面影响,亦具有反思意识,看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缺陷:

例如一等奖获得者冰云(一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员)在文中写到:

新文化运动在企图将中国拖出中世纪愚昧、黑暗的沼泽地,并让中国跻身现代文明国家之林的努力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这种成果在当年和今日都是有目共睹、无可置疑的。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科学”和“民主”等口号,很快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思想界的狭隘圈子,而是如熊熊火焰般在中华大地燃烧了起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荡除支配人心几千年的旧思想的大风暴,它以摧枯拉朽的气势清除着一切自然的、人为设置的、阻碍国人觉醒和国家进步的障碍物。在这场运动中,许多在当时大逆不道却又符合世界潮流的主张,都或快或慢地在现实生活中成为天经地义的原则。而陈独秀等新文化先驱那渊博、开阔、深刻的思想,直到今天也常常是后人汲取营养的宝库。因此,应该毫不犹豫地承认,新文化运动的功绩对当时及后世的惠泽都是相当巨大的(进一步讲,一批手无寸铁的知识分子,能够在短短几年间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这不仅是空前的,亦有可能是绝后的)。

……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即使以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算起,也仅仅持续了五六年,仅从时间的短暂就应该对这场运动究竟会产生多么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打个问号。因为解决一个比西方社会问题更严重,国人又目光短浅、更具思想惰性的国家的社会问题,是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场运动充其量只是对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及那些与城市联系紧密的国人施行了精神洗礼。它对远离城市的其他阶层的影响微乎其微的,更别说在广大农民中引发思想地震了——甚至连思想痉摩也没有(农民受民间文化,如关帝、三国、水浒之类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正统文化)。对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来说,忽略农民的存在,任何改革运动都意味着徒劳无功(或者是功败垂成)。新文化运动的不彻底性,恰恰是忽略了(尽管不是有意的忽略)农民这个在中国的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社会阶层的存在。农民意识的保留和蔓延,为旧毒素的死灰复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除了新文化运动当时的不彻底性和影响的局限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影响了这场运动取得更大的成果(甚至一些已经取得的成果都因此得而复失)。这就是以陈独秀为首的新文化运动“左翼”力量的转向。从某种意义上说,陈独秀等人自投身政治运动后,就逐渐背离了新文化运动所鼓吹的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种种理念——陈独秀等人自然不认为自己的转向是对新文化立场的背离,恰恰相反,他们在很长时间都相信,自己的转向正是为了新文化运动的理念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播。在此之后,陈独秀等人长期热衷于通过政治势力及暴力革命来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社会积弊如壑的种种问题。

投身政治运动时,陈独秀等人的理念是崇高的、理想化的。但问题是,投身政治运动后就必须遵从政治场上的规则。而政治场上的规则往往与新文化运动的理念背道而驰。

 

二、具备新世纪的历史层累高度。 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改造新一代,铸造新青年是重要目标,新时代的新青年对新文化的看法如何?来稿人大多数是陈独秀故乡的中学生,请看他们是如何看待新文化的?

“自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一代先贤,引进世界文明新元素,启蒙大众,驱散黑暗,点亮新光源,焕发历史前进的正能量。他们革故鼎新—割辫子,废裹脚,免尊卑,行民主……这一系列的改革,净扫中国人民蒙尘已久的心灵,斩断封固心灵的枷锁,为中国播下了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等待它的生根、发芽、成长。今2015年,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历史的车轴轧过一片片厚重的土地,于那经静谧这中,回顾百年历程,惊喜之余,缺憾犹存。我们与文明社会的差距尚在,陋俗死灰复燃,愚昧和迷信仍在我们身边,而愚昧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也是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极大阻碍,我们岂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安庆二中高二(五)班 祖江文)

“时至今日,我们更应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真正实质,它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股洪流,一股力量,与那些近代史上的大事件一起,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新文化运动传播了一股“正能量”,虽然我们所处的社会里有要例举却例举不完的恶,也有要例举也例举不尽美。有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雕塑前拍恶搞照片的无知无良者,也有每天只吃馒头资助41名学生的“爱心小胖”。我们不能让自己成了看客,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希望,每个人都有这个民族最温情的一面,每个人尽自己的一份力,我相信那群为国捐躯的先辈们和我们一直追求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安庆二中高二(12)班 周思伟)”

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了,它的时代意义过去了吗?中学生们也有明确的回答:

“转眼百年过去到了今天,故人已逝,清音犹在。历史的大潮淘尽了时光的砂砾,唯有不变的价值依旧在今天熠熠生辉。百年前,先辈们发出名为“新文化运动”的呐喊,为了中华的光明前仆后继;百年后,新时代的青年依然在前行的道路上。今天的中国,遍地是呐喊者留下的长久而深刻的印迹。每当那轮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总能想起那群执着勇敢的中国人,曾用声声呐喊,唤醒了无边黑夜后的黎明。雄浑壮阔的声音,至今仍然在猛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脏,提醒着我们要无畏地朝着前方前进,坚毅地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光明。百年过去,未必所有人都已苏醒,未必黑夜已全然褪尽。一切未必全然实现,但一切都在实现中。

 声声呐喊如警钟长鸣,也如号角奏响。历史会淡去,但我们仍然想要深深铭记这声声呐喊,以此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一百年过去,我们怀着万分敬意感恩先辈,亦会勇敢地前行在路上。”(《声声呐喊,绕梁不绝》安庆石化高二一班 王畅 )

 

  此次活动共收到二百多篇应征文章,经过挑选,优秀文章录入发表在《陈独秀研究网》上让人们阅读反思,在青少年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记录了一百年文化变迁中社会人群心理变化的履痕,也为下一个新文化百年的展望,增加了历史的自信。


上一篇:反思《新青年》时期的陈独秀
下一篇:“晚清文衡 北大先导” 北大校友对孙家鼐提出新评价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历史的反思——陈独秀研究剪[99270]
 · 独立高楼风满袖[90618]
 · 笨也是鞭子——兼怀陈研前辈[86428]
 ·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8392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4 陈独秀研究 ChenDuxiu.Net

本站顾问:沈寂 程继兵 徐晓春 张皖宿 主编:李银德 执行主编:陆发春 万多胜 蒋正涛

陈独秀研究 投稿信箱:shanghaipet@qq.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发文管理

联办协办: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皖ICP备11019635号-3 给我留言 赞助网站

| 网站地图 | 主编热线:13955602328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